你知道“关金券”吗?它是1931年5月1日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的特殊货币,1948年8月19日停止流通。从它“出生”到“死亡”的17年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高贵的“贵宾专用券”阶段。它刚出生的时候,不是给老百姓用的,而是商人用来向海关交税的。国际上认黄金,国内却用银元,汇率老是变。于是,政府就发行了它。这时候,它就像一张面值稳定的“海关缴费卡”,身份很高贵。
二是普通的“加价游戏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大家用的“法币”越来越不值钱了。1942年,政府让它进入市场流通,规定1元关金券等于20元法币。相当于我们打游戏,原来用法币1块钱打一次,现在用1块关金券可以打20次。
三是崩盘的“大面额废纸”阶段。抗战胜利后,政府为应付巨额财政赤字大量印钞票,关金券也和法币一样越来越不值钱,开初最大面额才几百,后来一张居然达到了几十万。但是,这几十万却连一个烧饼都买不到。没办法,政府宣布改革,发行新的“金圆券”,关金券和法币统统作废回收。
所以,关金券就是一个通货膨胀下的牺牲品,它亲眼见证了民国的钱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废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