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公元219年,刘备终于拿下汉中。众将都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关羽已经镇守荆州,这次轮也该轮到三弟了。
刘备沉默片刻,吐出两个字:魏延。满堂愕然。张飞愣在当场,只得到个右将军的头衔。这个决定背后,藏着刘备二十多年来对张飞的观察与忧虑。
下邳的血夜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刚刚拿下徐州,立足未稳。这块地盘来得不容易,是陶谦临死前相让的,四周虎视眈眈的人不少。刘备需要出去应付各路诸侯,稳定局势,扩充地盘。守城的重任,交给了张飞。
下邳城,徐州的咽喉要道。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易守难攻。刘备把家眷安置在城里,把粮草辎重囤在城中。这座城,就是刘备的命根子。
张飞接下这个差事,意气风发。领兵守城,看起来是个美差。不用风餐露宿,不用四处征战,只需要把城门守住就行。但张飞很快发现,守城比打仗麻烦多了。
下邳相曹豹,成了张飞的眼中钉。
史书没记载两人为何结怨。可能是军令分歧,可能是权力冲突,也可能就是看不顺眼。**张飞性子暴烈,曹豹又是地头蛇,两个人碰到一起,火星撞地球。城防怎么布置,兵员怎么调配,巡逻怎么安排,事事都能吵起来。
张飞忍不了。忍耐从来不是张飞的强项。某一天,矛盾爆发了。张飞抽出刀,一刀砍死了曹豹。
血溅当场。曹豹的亲兵愣住了,城中的丹杨兵也愣住了。几秒钟的寂静后,城里炸开了锅。
丹杨兵哗变了。这些人本来就是曹豹的旧部,跟着曹豹打天下,对曹豹忠心耿耿。主将被杀,士兵们的怒火瞬间点燃。他们不管张飞是谁,不管刘备是谁,只知道要替曹豹报仇。
中郎将许耽看准时机。这个守城的关键将领,突然倒戈。城门吱呀一声打开,吕布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张飞措手不及,下邳城里乱成一锅粥。
刘备的妻子儿女,全被吕布俘虏。
张飞杀出重围时,浑身是血。有自己的,也有敌人的。城丢了,家眷丢了,多年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张飞骑着马狂奔,身后是燃烧的下邳城,耳边是丹杨兵的喊杀声。
刘备接到消息,脸色铁青。徐州经营了多久?不到一年。现在全没了。妻儿被俘,粮草被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了。而这一切,都因为张飞一刀。
张飞跪在刘备面前,说不出话。刘备看着张飞,眼神复杂。不是不知道三弟性格暴烈,但没想到会闯这么大的祸。杀曹豹可以,为什么不提前安抚丹杨兵?为什么不防着许耽?为什么连基本的防备都没有?
这一仗,输得太冤。不是实力不济,不是敌人太强,是自己人内讧,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导致全盘皆输。刘备什么都没说,只是摆摆手让张飞下去。心里的账,就这么记下了。
张飞在同僚相处上的问题,从下邳这一战暴露无遗。不会妥协,不懂隐忍,看谁不顺眼就要动刀。动刀可以解决一时之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曹豹死了,但曹豹的部下还在,还有枪,还能造反。
这个教训,刘备记了二十多年。
下辩的溃败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攻打汉中,战局胶着。曹操亲自坐镇,双方在阳平关一带反复拉锯。刘备需要打开局面,需要出奇制胜。他派张飞和马超去攻打武都、阴平,企图断曹军后路。
这是个大胆的计划。武都、阴平在汉中西北,如果能拿下这两个地方,曹军的补给线就断了。曹操要么撤军,要么被困死在汉中。张飞跟马超领命出征,士气高昂。
两人率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但打到固山时,张飞做了个决定。两人把军队驻扎在固山,放出消息:要切断曹军退路。
消息传得很快,传到了曹洪耳朵里,也传到了曹休耳朵里。
曹休年轻,但脑子清醒。他看出来了:这是虚招。张飞和马超如果真要断后路,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吗?会提前让曹军知道吗?明显是声东击西,想吸引注意力,掩护主力干别的事。
但曹休还看出了第二层:蜀军兵力没集结完。张飞和马超的部队还在陆续到达,粮草辎重还在路上,营寨刚刚扎下。这时候打,蜀军立足未稳,最容易得手。
曹休找到曹洪,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曹洪是老将,打了半辈子仗,一听就明白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曹洪当机立断:打!
目标不是张飞马超,是吴兰。
吴兰在下辩,防守张飞的侧翼。曹洪的军队突然扑过去,吴兰猝不及防。两军交战,刀光剑影。吴兰的部队仓促应战,阵型混乱。
雷铜战死,血染战场。这员猛将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倒在了乱军之中。任夔也战死了,尸体被敌军践踏。吴兰见势不妙,带着残部突围,一路逃到氐族地盘。
氐族人没有收留吴兰。或者说,收留了,但又杀了。吴兰的人头被送到曹军大营,换了一笔赏钱。
消息传到固山,张飞和马超脸色煞白。侧翼崩了,吴兰死了,雷铜任夔都没了。这一仗,打得稀里糊涂。敌人的目标根本不是固山,是下辩。而他们还傻乎乎地在固山扎营,等着曹军来攻。
到三月,张飞和马超撤军了。撤得灰头土脸,撤得毫无战果。这一战,不是输在勇气上,不是输在兵力上,是输在战略判断上。张飞的虚张声势被年轻的曹休一眼看穿,吴兰的孤军被曹洪各个击破。
刘备听到战报,沉默良久。汉中之战打了快两年,每一仗都惊心动魄,每一分都来之不易。张飞立了功,但也暴露了短板。粗犷有余,细腻不足。打顺风仗可以,打逆风仗就容易出问题。
定军山一战,黄忠斩杀夏侯渊,扭转战局。刘备终于拿下汉中,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庆功宴上,众将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只有刘备在想:汉中太守,该给谁?
张飞是兄弟,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但下邳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下辩的失误还记忆犹新。汉中是蜀汉的咽喉,是生死存亡的要地,容不得半点闪失。把汉中交给张飞,刘备不放心。
魏延,一个外人,一个降将,反而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不是魏延能力多强,是魏延没有张飞那些致命的缺陷。魏延不会跟同僚闹翻,不会因为一时意气毁掉大局。魏延守城,刘备能睡个安稳觉。
刘备的警告
刘备找张飞谈话。史书记下这句话:"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意思很明白:你用刑太狠,动不动就鞭打手下那些猛将,打完还让人家留在身边伺候,这是自己找死。
张飞什么反应,史书没写。但刘备这话说得明白,警告得够直接。张飞治军从来随心所欲,想打就打,想杀就杀,完全不顾下面人的死活。士兵们敢怒不敢言,积怨越来越深。
汉中太守的人选,刘备心里已经有数。魏延,一个降将,一个外人,反而比自家兄弟更让人放心。不是魏延能力有多强,是张飞的隐患太大。
刘备把张飞安排在巴西郡。巴西离汉中近,手里还有一万多精兵,真要打起来随时能支援。张飞有"假节"的权力,必要时魏延还得听从调遣。这个安排,既保住张飞的面子,又把风险降到最低。
表面上看是退守,实际上是保护。保护汉中,也保护张飞自己。
预言成真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张飞升官了,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风光无限。
关羽死了,刘备要替二弟报仇。张飞领命出征东吴。出发前,刘备又警告了一次:你对手下不好,还让人家跟着你,早晚出大事。
张飞没听进去。或者说,根本改不了。
军营里,鞭子还是照样抽,骂还是照样骂。范强跟张达被打得浑身是伤,心里的恨意像火一样烧。夜深了,两个人摸进张飞帐中。
一刀,割下了张飞的脑袋。
两人带着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去了。蜀汉失去一员大将,刘备失去一个兄弟。二十多年前下邳城下的警钟,终于在章武元年敲响。
张飞死了,应验了刘备所有的担忧。勇武盖世又如何,万人之敌又如何,长坂坡断后、义释严颜、宕渠击败张郃,这些功绩都抵不过性格里那道致命的裂痕。
刘备当年没把汉中交给张飞,不是不信任,是太了解。了解到知道结局会怎样,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魏延守汉中守了十年,张飞连两年都没熬过去。
历史不讲假设,只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