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的都城都在哪儿?
迪丽瓦拉
2024-11-23 21:50:03
0

原标题: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的都城都在哪儿?

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最初分封的诸侯,大约有八百多个。然而,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兴起,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以齐楚秦燕赵魏韩最为强大,是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都城都在哪儿呢?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各国都曾经历多次迁都,有多个都城,比如秦国便有九个都城。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说说战国七雄的都城变更史。

齐国:秦始皇灭齐时,都城为临淄。

齐国最初的都城是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周武王纷纷姜子牙为齐侯时,便是以营丘为都城。公元前866年,齐胡公曾迁都到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7年后齐献公复都营丘,并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直到齐国灭亡。

楚国:秦始皇灭楚时,都城为寿春。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古老的诸侯国,在其八百年历史中,一共经历过六次迁都。楚国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楚文王时期(前7世纪),将都城迁徙到了郢都(今湖北江陵)。郢都是楚国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使用时间长达400年,也是楚国最有名的都城,楚庄王称霸天下时,楚国的都城便是郢都。

大约在公元5世纪左右,随着实力的衰减,楚国不得不将都城南移,以避北方诸侯国的锋芒,于是在楚昭王和楚惠王时期,先后将国都迁到鄀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和鄢都(今湖北宜城)。

还是在楚惠王时期,楚国又将国都迁回郢都,大概是想恢复楚国昔日的辉煌。可惜楚国始终没有复兴庄王霸业,反倒有江河日下之势,公元前278年,白起大破楚军,攻入郢都,楚顷襄王狼狈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其后,为了避秦国锋芒,楚考烈王时期,楚国又迁都到矩阳(今安徽阜阳),之后又迁都到寿春(今安徽寿县),直到楚国灭亡。

燕国:秦始皇灭燕时,都城为蓟城。

燕国也是老牌诸侯王,西周建立后,将召公奭封在蓟地(今北京),建立燕国。燕国最初的都城是燕城,在今北京房山区一带;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还是在公元前7世纪,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扰。

公元前657年,燕襄公将都城迁回蓟城;春秋晚期,北方的戎狄各部又逐渐强大,迫使燕国又一次徙都到易。燕王哙时期(公元前4世纪初),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平定叛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是为燕下都。

此时,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直到燕国灭亡。

赵国:秦始皇灭赵时,都城为邯郸。

赵国最有名的都城为邯郸,很多人以为,邯郸一直都是赵国的都城。其实,在定都邯郸前,赵国最初的都城是晋阳(今山西太原);公元前425年,赵恒子迁都于中牟(今河南鹤壁);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与邯郸,直到赵国灭亡。期间,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曾立邢为信都(今河北邢台),作为赵国的别都

魏国:秦始皇灭魏时,都城为大梁。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迁都次数是最少的,最初的都城是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一说迁都于前354年,当年商鞅领兵大破魏军,魏惠王被迫迁都大梁避其锋芒),从此大梁一直作为魏国的都城,直到魏国灭亡。因都城为大梁,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

韩国:秦始皇灭韩时,都城为新郑。

韩国最初的都城是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后来,为了向中原扩张,韩国将国都迁往了宜阳(今河南宜阳)。公元前423年,韩武子为了吞并郑国,又将国都迁往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将国都迁至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直到韩国灭亡。

秦国:秦始皇统一天下时,都城为咸阳。

秦国的始祖是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

秦庄公时期,击败西戎,庄公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以西犬丘为都(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

秦襄公时期,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成为诸侯王,秦襄公于是迁都于“汧”(今陕西陇西县东南)。

秦文公时期,公元前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次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定新都于“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

秦宪公时期,公元前714年,秦国为了实行向东扩展的战略,将秦国国都由汧渭之会迁至平阳(陕西宝鸡陈仓区)。

秦德公时期,由于平阳地方局促,地处盆地,地势“居下临高”,不利于战略防守,而雍城地势辽阔,土地肥沃,西、北面有灵山、君坡山,东、南面有横水、渭水,易守难攻,于是迁都于雍城。雍城是秦国著名都城之一,秦穆公当年称霸西戎时,秦国的都城就是雍城。雍城一共有19位国君在此居住,直到秦王嬴政即位后,雍城依然作为陪都而存在。

秦灵公时期,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迁都于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

秦献公时期,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为了夺回被魏国攻占的河西之地,遂迁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栎阳有两位秦国国君居住,除了秦献公,另外一位就是他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秦孝公。秦孝公以栎阳为都,重用商鞅变法,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奠基。

秦孝公时期,商鞅的第一次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后,秦孝公清醒地意识到,栎阳的位置相对局促,且偏于东北方向,以此为都,虽然便于指挥河西争夺战,但不是秦国东出的最佳地理位置。而且,栎阳的守旧派实力强大,变法规模若想进一步扩大,势必要远离守旧派的老巢。经过慎重思考、精挑细选,秦孝公选择了交通便利、沃野千里的咸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正式定都咸阳。

战国时期,咸阳一共居住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和秦始皇六位君主,见证了秦国的崛起、复兴、统一,当然,也见证了秦国一统天下后的没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旧以咸阳为都城。咸阳作为新王朝的都城直到秦朝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戊... 晚清戊戌变法,出现很多“君子”。但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大英雄”的,只有谭嗣同。这里面最牛逼的人物,...
原创 1... 108将中有一个顶级高手,九个一流,剩下的不值一提 导语:《水浒传》中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故事,他们...
王景:重塑黄河命运,点亮华夏曙... 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东汉时期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治水之星 —— 王景,他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以非凡...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我们一直要懂得的一个道理便是,世界要远比你想象的大的多的多。还有许多的奇闻异事...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
原创 三... 在春秋时期,晋国可谓是春秋诸国中排名第一的列强,无论是领土,军事,还是经济等各方面,晋国都是中原诸国...
原创 辽... 1912年清王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国历史里迎来了新的纪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已经成...
原创 日... 日本虽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社会上“男尊女卑”的氛围仍相当浓厚,女性社会地位远不如男性,国内女性...
红旗渠为何被周总理誉为中国两大... 全文共5125字 | 阅读需11分钟 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而林县人民...
广州旧改争议地块被探出商周遗址... 南都记者获悉,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 “长城永远屹立不倒”这句话,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秦始皇拿下全国后,就开始建万里长城了。那时候,嬴...
德国人说:斯大林才是真正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侵略苏联众所周知。但是,斯大林反攻德国并消灭希特勒后,就赖在德国不走了,并和...
原创 鲜... 导语: 人类历史上压迫和剥削的事件总是层出不穷,并且这些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即...
原创 三...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无论是谋略过人、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还是忠勇无双、武艺高强的关云长...
太子苦熬十几年不能登基,向皇帝... 赵惇又一次拿起镜子照了照自己,不停地唉声叹气,镜子里那几根白头发分明在告诉他,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 ...
家传银币再现:中华民国九年广东... 在浙江衢州的一座静谧小院里,汪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充满历史韵味的中华民国九年广东省造贰毫银币,这是他从...
原创 秦...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力量,逐步崛起,最终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
原创 孙... 纵观华夏文明,跨越数千年却几乎完美地传递下来,是因为我们伟大文明的包容心,无论什么异族文化,都能与中...
原创 “...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意欲对楚国下手,想要一举攻破楚国,但是,想要让自己有足够的兵力,单靠自己一国...
原创 韩... 前言:独立思考是揭开历史真相的关键,要审慎地分析各种历史资料,辨别真伪,从而挖掘被掩盖的真相。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