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和清朝,皇帝选后妃的方式有显著不同。明朝的后妃大多数来自民间,而清朝则多通过家族联姻,甚至有不少近亲结婚或乱伦的现象。这种制度差异直接导致了晚清的三代帝王无后。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明朝的皇帝普遍寿命较短,子嗣早夭,这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具体来看,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只有4位活过50岁,分别是明太祖70岁、成祖64岁、嘉靖帝59岁和万历帝57岁。其他皇帝大多在40岁左右去世。特别是天启皇帝,他仅22岁就去世。虽然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普遍较低,但皇帝的寿命如此短暂,仍让人感到意外。
除了寿命短,许多皇帝的子嗣问题也不理想。比如,正统、景泰、弘治、嘉靖等帝王的血脉几乎断绝,正德、天启更是完全绝嗣。只有洪武、洪熙、宣德、成化和万历等几位皇帝拥有较多子嗣。
尤其是天启皇帝,他有3子3女,但所有孩子都在两岁以内夭折。这种情况在明朝并非个别,婴儿早夭是常见现象,但天启皇帝家中六个孩子的死亡率竟然达到100%,这一点显然异常。
那么,这种怪异的情况究竟为何发生呢?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寻找线索。刘若愚是明朝一位宫中的太监,他在《酌中志》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皇宫的种种情况。刘若愚在宫中待了多年,亲身经历了天启时期,因此他的记载具有高度可信性。
在书中,刘若愚提到,每到冬天,宫里会使用一种名为“红箩炭”的优质木炭取暖。由于这种木炭火力强劲,室内气温迅速上升,但却也有一大隐患:它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成年人可能能承受,但婴儿和幼童却容易因中毒而昏迷,甚至丧命。因此,许多皇子和皇女都可能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夭折。
这种情况并非明朝独有。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差点在煤气中毒中丧命。在他的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一次夜间因煤气中毒突然感到不适,几乎昏迷的经历。
这一系列中毒事件的根源,正是紫禁城的特殊结构。皇宫的取暖系统使用的是没有烟囱的木炭火,而紫禁城又有着高墙和厚重的建筑物,这使得室内一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尤其是暖阁这种特殊的取暖方式,只能为少数帝后所享受,而大多数后宫妃嫔和皇子们则只能暴露在这些危险的环境中。
因此,这些宫廷内的悲剧和皇帝后嗣的匮乏,实际上与当时的宫廷环境、取暖方式及其不当的设计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