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陕博日历”IP的第九部:《2026陕博日历·汉风猎猎》。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家文博机构及国外知名博物馆共计365件(组)代表性文物入选。12个月平行叙事,铺展汉代文明经纬,小小日历俨然成了“汉代百科全书”。
每年年底,各大博物馆便纷纷上阵,加入文创日历赛道。陕西历史博物馆此次推出的《2026陕博日历·汉风猎猎》,1月“汉承秦制”追溯制度根源,12月“永恒长安”收束全篇,从内容到颜值都“卷”出新高度,照见文创日历的诸多内涵。一方面,与传统日历产品相比,文创日历不仅带有记录时间功能,还融合插画、书法等,提升桌面装饰美感,兼具审美、记录需求等功能。另一方面,在岁末年初,挑选一本称心如意的日历,标注有意义的日期,用“日励”创造“慢下来”的瞬间,符合年轻人表达美好愿景的需求,正在成为寄托个人情感的载体。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陕博日历”聚焦文化领域,将厚重的历史文化拆解为轻量内容,展示精美文物及背后故事,既丰富文创日历主题,适应碎片化阅读时代的读者需要,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教育层面意义。
“一招鲜吃遍天”在文创日历市场是否一直有效?从实际情况看,市场井喷式增长后,一面有不少产品出现同质化、质价不符现象,一面是“陕博日历”变“汉代百科全书”,苏州博物馆推出秘色瓷莲花碗DIY拼插日历,南京市博物总馆推出《金陵繁华录摇摇历》……精品内容加互动玩法层出不穷,效果大于统一的配置,证实创新始终是文创产品的生命力。当大小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下,不顾自身资源禀赋,简单复制粘贴的产品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唯有寻找契合消费者痛点,朝年轻化、时尚化方向发展,让产品激发怀旧情怀的同时,聚焦文化自信与消费“双向奔赴”,重新包装产品形式、做优质量,才是文创日历市场创新发展的最优解。
正所谓,始于颜值,忠于体验。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下,可替代的商品很容易被遗忘,但有特色有内涵有持久吸引力的产品却永不过时。文创市场如此,文化产业亦是如此。 (晋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