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率军攻克高昌,同年九月,唐太宗在此地设立安西都护府,成为管理西域的重要军政机构。随后百余年间,大批精锐将士被派往西域,他们在边疆驰骋沙场,为唐朝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到了唐玄宗时期,高仙芝和封常清是赫赫有名的西域名将,但令人意外的是,两人最终都被处死,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唐朝名将的成长
高仙芝并非汉族,而是高句丽的贵族后裔。他仪表俊美,骑射出众,少年时期随父来到安西,凭借父亲的功劳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岁时,他正式被封为将军,虽初期未受重用,但到了开元晚期才逐渐崭露头角,先后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他在西域屡立战功,声名远扬,并在747年被封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封常清则出身山西临猗,他的外祖父因罪被发配到安西,封常清幼年与外祖父相依为命。外祖父去世后,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年过三十,未有名”。后来,他投身高仙芝门下,表现出色,官职迅速提升,成为唐朝重要将领之一。752年,他任安西副大都护,并代理节度使之职。
二、奉命平叛
755年,封常清入朝觐见唐玄宗,此时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已传至长安。封常清主动请缨:“愿即刻奔赴东京,募勇士、整军马,力争擒敌首级。”唐玄宗大喜,加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前往洛阳招兵。封常清迅速在洛阳招募了六万兵马,但大多是未经训练的市井之徒。
封常清低估了安禄山的实力,他率领的队伍根本无法抗衡叛军。先后在上东门、都亭驿和宣仁门与叛军交锋皆告失败,被迫放弃洛阳。在撤退途中,他与高仙芝会合后,认为敌军难以匹敌,决定固守潼关,不再主动出击。
三、名将的冤死
唐玄宗得知封常清战败后,“削其官爵,令白衣于仙芝军效力”。高仙芝了解封常清的才能,任命他监巡左右军务。与此同时,唐玄宗派亲信宦官边令诚监军,但边令诚无军事才能,却干涉高仙芝、封常清的事务,并索取贿赂。遭拒后,他诬陷两人“以贼摇众,又盗减军士粮赐”。
年迈昏庸的唐玄宗信以为真,下令处死封常清和高仙芝。756年1月27日,封常清被处决。高仙芝面对封常清的遗体,感叹道:“封二,你从默默无闻到身居要职,今日却与我同死,真是天命难测啊!”三军将士皆为两位名将的冤死而悲愤。封常清与高仙芝的死,折射出唐玄宗晚年的昏庸与失察。
参考资料:1.《旧唐书》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