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信任许负的相术,把他破格封为侯,开创了女子封侯的历史。对于一些唯物主义者来说,刘邦从草根跃升为开国皇帝,本应靠实力称雄,却似乎仍受迷信影响。不过,实际上刘邦并非盲信,他自身拥有敏锐的直觉和相面本领,这让他躲过了几次生死危机,甚至提前四十年就预见了一场谋反。
刘邦刚称帝时,曾路经女婿张敖的封地赵国。当时张敖亲自服侍刘邦,但仍遭到刘邦的责骂,态度像个无赖。这让张敖父亲旧部中的贯高等人十分不满,他们密谋在刘邦下一次经过赵国时,派刀斧手伏击,将刘邦杀掉,扶张敖登基。事情安排得极其隐秘,连张敖本人也不知情。然而,刘邦到达柏人县时,凭直觉觉得地名寓意不吉,感到此地有险,便匆匆离开。第二年,贯高的仇人告密,刘邦这才得知险情,从而真正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有人可能会说,刘邦战场经验丰富,对危险敏感,这不足为奇。但更令人称奇的是,刘邦仅凭面相,就提前四十年预知了一场谋反。《汉书》记载,英布谋反时,刘邦亲自平叛,而二哥刘仲之子刘濞因勇猛被封为吴王。然而,刘邦观察刘濞面相后,心中觉得他未来可能造反。刘邦本可以找理由除掉亲侄子,但顾及血缘关系和吴地局势,他选择以恩威并施的方式管教:既敲打,又用亲情感化,并提醒刘濞“四五十年东南方向会有人造反”,暗指他不可步上前例。
在刘邦在世期间,刘濞非常老实,听话磕头不敢违抗。然而刘邦去世后,尤其吕后掌权时期,刘濞开始暗中耍小动作:他在封地私铸铜钱,太子因挑衅皇太子被杀后,又称病不朝,失去作为藩王的礼节。最终,到了汉景帝在晁错建议下削藩时,刘濞联合胶西王刘卯等六位诸侯发动七国之乱,几乎动摇西汉政权。可以看到,刘邦在公元前195年敲打刘濞时,真正的叛乱却要到公元前154年才发生,中间整整相隔近四十年。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刘邦不仅能力出众,还具备传奇色彩。他凭直觉躲过杀身之祸、以面相洞察未来、合理驾驭亲族与权臣,这些事迹远比那些神话传说——如“母亲刘媪与蛟龙所生”或“斩白蛇起义”等——更可信,也更能体现他的智慧与远见。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