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登上鹦鹉螺号,和我一起驶入历史的海洋。
永康二年(301年),西晋发生剧变: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司马伦最终兵败被杀,司马冏因此声望大增,一度成为朝中实际掌权的辅政大臣。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长沙王司马乂起兵将他诛杀。为什么刚替朝廷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很快倒台?下面慢慢说来。
司马冏出身名门,是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少年时他受家教影响,为人宽厚,乐于助人,颇得民心。太康四年(283年),因朝中猜忌,司马攸被怀疑装病,朝廷御医在压力下谎称无恙,司马攸因此抑郁而亡。晋武帝为安抚司马冏,处死了那些御医,并让他继承齐王爵位。
司马冏后来被任命为将领,正值司马伦掌权之时。司马伦逼迫晋惠帝禅让自立为帝,权倾一时。朝中不满,司马冏与豫州刺史何勖、将军董艾等合谋起兵,发布檄文号召各地勤王。初战中司马冏并非一路顺风,有时失利、坚守不出,但在外援和禁军起义的配合下,司马伦最终倒台,晋惠帝复位,司马冏以大司马身份入洛阳,成为辅政大臣,权力达顶峰。
然而掌权后的司马冏逐渐骄奢自纵。他在洛阳大兴土木、营建豪宅,沉迷宴乐,常缺席朝政;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甚至处死直言的官员。朝中对他怨声载道,多次劝谏无效。有人担心他会独揽更大权力,引发更大的动荡。就在这种紧张氛围下,长沙王司马乂以“讨贼平乱”为名起兵讨伐司马冏,围攻他的府第,并用火攻焚毁宅院。双方声势激烈,两边互相指控对方谋反。次日,司马乂获胜,擒获司马冏;虽一度传言晋惠帝可能念旧情网开一面,但司马乂坚决要求处死,司马冏最终被斩。
总体来看,司马冏起初有胆有谋,敢于讨伐篡权者,短时间内立下大功;但他掌权后失去自制,骄奢专断,残杀忠良,疏远人心,最终招致他人的联合讨伐,加速了自己的灭亡。他的兴衰也加剧了西晋内部的混乱,为后来被称为“八王之乱”的连串内乱埋下深重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