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茄皮紫釉“官”字款及玫瑰紫釉“汴京官窑”等款钧窑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胎质硬朗,外底护胎釉酱色。
二、茄皮紫釉阴刻楷书“官”字款,其中“官”字款末笔非横笔,均向左撇(似专人书写),后施玻璃釉。
三、“汴京官窑”玫瑰紫釉描金纹底上端阴刻“xxxx.故.xxxxxxx”,中间从右至左,右侧小方框内阳文篆书“汴京官窑”四字、中大方框内阳文楷书“大宋皇家御用”六字、左侧长方框内阳文篆书“大宋圣谕”四字,下端阴刻“A.ffw.xxx.jk”。
四、均为乳浊釉,釉面润净,釉质沉静,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纹,手感光滑。
五、微观下可见稀疏大小气泡,钙化气泡,片纹细长,纹内呈现颗粒结晶。
六、做工精细,器型规整,底足泥鳅背(平削或外撇)。类似带款的宋代钧瓷器极其稀有,世面很难见到,应是宋代宫廷垄断之物。
七、瓶底“汴京官窑”、“大宋皇家御用”、“大宋圣谕”款及腹部描金,量子年份检测北宋晚期; “xxxx.故.xxxxxxx”,“A.ffw.xxx.jk”编号,量子年份检测民国早期。
八、鉴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解放前按“故”字排序,解放后按“新”字排序。那么,以下二件带“故”字编号的北宋玫瑰紫釉钧瓷,疑为清宫旧藏,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故”字及其编号应为建档立卡时所刻。流落民间的原因,可能由以下三点原因所致:其一、蒋介石企图运往台湾,因南逃途中受阻或突发变故,未能如愿而散落民间。其二、民国时期,为防止战火损毁,暂被运达某地点保存。解放后,由于当年国民党看库人员死亡或逃离,成无主之物而被民间捡漏。其三、权贵者或当年宫廷人员顺出流落民间。由于历史原因复杂,类似带“故”字编号的瓷器底款复杂,釉面看着与新的一样。因此,当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确认为北京故宫旧藏;二是国家以什么方式回收;三是如果个人愿意捐赠,由于来路不明,会不会被拒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宋代钧窑玫瑰紫釉描金人物故事纹惯耳瓶(一对)
瓶高40.5㎝,口宽11.5㎝,底长15.6㎝。六方,扁形,直口,颈两侧置对称方耳,垂腹,六棱足外撇。内施天蓝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底施将色釉,底上端阴刻“5951.故.0352010”,中间从右至左,右侧小方框内阳文篆书“汴京官窑”四字印章款、中大方框内阳文楷书“大宋皇家御用”六字印章款、左侧长方框内阳文篆书“大宋圣谕”四字印章款,下端阴刻“A.ffw.048.jk”。正面腹部描金绘人物故事纹,两侧阴刻楷书描金宫词。器型高大,釉质肥润。
底
宋代钧窑玫瑰紫釉描金人物故事纹六棱玉壶春瓶 (一对)
瓶高41.5㎝,口径12.1㎝,底径12㎝。撇口,束颈,铺耳,溜肩,硕腹下垂,圈足外撇。内施天蓝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底施将色釉。底上端阴刻“Aww.261.H L”,中间从右至左,右侧小方框内阳文篆书“汴京官窑”四字印章款、中大方框内阳文楷书“大宋皇家御用”六字印章款、左侧长方框内阳文篆书“大宋圣谕”四字印章款,下端阴刻“1990.故11740007”。正面腹部描金绘人物故事纹,背面阴刻瘦金体描金“度纵目观之。宛胜图画。因赋是诗焉。干皋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飞翥似怜毛羽贵,徘徊如饱稻粱心。缃膺绀趾诚端雅,为赋新篇步武吟”。长方框内楷书“遂宁王”·端王。器型挺拔,釉质肥厚,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底
原创作者:张万年
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