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不仅保全了自己,还让贾氏家族在乱世中安然无恙,被后人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深谋远虑和善于把握时机。
贾诩年轻时并未出名,并非能力不够,而是缺少机会施展才华。他曾四处投门求仕,却屡遭挫折,甚至生过大病,但始终没有放弃志向。直到遇到伯乐阎忠的赏识,才开始崭露头角。阎忠曾称赞他可与西汉名士张良比肩,这可见他的才能非凡。
东汉末年,董卓掌权,贾诩抓住机会投靠了董卓女婿。在董卓攻打长安时,贾诩献策助其轻松取城,从此名声大振。尽管各方势力都想招揽他,他并未急于离开董卓,而是等到内部矛盾激化时,才果断选择离开,以保全自身。
为了寻找明主实现更大抱负,贾诩辗转辅佐过五位主公。先是董卓,接着是段煨,但段煨多疑不信任下属,无法施展才能,贾诩不得不再次离开。后来,他投靠张绣,发现张绣虽有雄心,但缺乏魄力,执行常错过时机。贾诩看准时机,最终选择加入曹操阵营,这一决定显示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
在曹操阵营,贾诩并未高调出风头。他清楚曹操多疑,凡事都喜掌控,若自己太过锋芒毕露,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因此,贾诩在议事时保持低调,提出建议也有所保留,不强求采纳,这种谨慎让他在曹操手下得以长久生存。曹操和曹丕都信任他,而他也因此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贾诩临终前,还特别叮嘱子孙“日后千万不要站队”,保持中立。事实证明,他的预见非常准确:在他去世后,天下大乱,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篡夺,但贾氏家族因遵循贾诩的叮嘱,远离权力争斗,安然无恙,最终仍能成为权贵之族。
贾诩的智慧在于,他懂得隐忍与进退,既不为一时的名利显露野心,也能看清局势、审时度势。在乱世中,他以谨慎和远见保全了自己和家族,为后人树立了“知进退、善藏身”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