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在秦朝时期属于象郡,地域大致覆盖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静海军节度使女婿吴权在交趾建立了割据政权。到了968年,丁部领称帝,建立国号大瞿越(即今天的越南),正式脱离中国的统治。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越南遣使进贡,并上表称臣,成为宋朝的藩属国。
1010年,越南李氏王朝建立。虽然表面上向宋朝朝贡,但内心野心勃勃。他们频繁派小股部队入侵宋境,掠夺百姓和牲畜,到1036年时,已占据北宋数百里的领土。北宋的军事重心主要在北方防御契丹和西夏,对南方的越南威胁关注不足,这让越南屡次侵扰更加肆无忌惮。
随着李朝第三代皇帝李日尊继位,越南对北宋的侵袭愈加频繁。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激烈。李朝第四代皇帝李仁宗认为这是“开疆拓土”的良机,于1075年,越南借口北宋推行的青苗助役法使百姓困苦,出兵八万,声称要“救北宋百姓于水火”。
北宋虽然已经加强防御,断绝中越贸易,并在广南西路组织民兵进行水战训练,但未曾预料到越南会出动如此庞大的军队入侵邕州(今广西南宁)。1075年11月,越军水陆并进,接连攻破钦、廉二州,杀死宋军和地方百姓8000余人,直逼邕州。邕州当时守军仅2800人,知州苏缄紧急动员军民增至4000人,但面对近10万敌军,形势极为严峻。苏缄为了稳军心,告诫百姓要坚守:“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迟外援。”
经过四十多天的激烈战斗,越军伤亡15000余人,但仍未能攻下邕州。广西都监张守节率援军增援途中遇伏,全军覆没,使邕州彻底孤立。越军随后采用“囊土傅城”的方法,将装满土的袋子堆积在城墙下,准备登城。1076年3月,邕州城最终失守,知州苏缄和家人共37口自尽殉国。越军对邕州“无一人降者”极为愤怒,屠城58000人,甚至妇孺和尚侣都未能幸免。《宋史》记载,邕州被围42日,粮尽泉竭,百姓忍受极度困苦,仍无人投降。
越军虽然占领邕州,但并未停止,他们派间谍伪装成僧侣潜入宋朝其他军事要塞,企图再度进攻桂州。这次大规模入侵震动了北宋,宋神宗随即调集禁军反击。1076年2月,名将郭逵、赵卨率主力南下,先后收复钦、廉及广源三州。10月,宋军深入越南境内,面对越军象阵阻击,宋军以强弩射击,配合长刀砍象,使大象惊慌,践踏越军,迫使敌军溃退。宋军乘胜占领机榔县与门州(今越南高谅省同登市西北),同时占城也派出7000蕃兵协助作战。
1076年12月,宋越两军在富良江(今红河)展开决战,越军大败,李仁宗的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阵亡,左郎将阮根被俘。战后,越南皇帝李仁宗向宋朝求和,而宋军因疫病损失过半,最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此后,北宋与越南边境近200年再未爆发大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