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由低→高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筑用材之谜揭晓
迪丽瓦拉
2025-10-26 10:31:47
0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古物》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秦始皇陵地下建筑的木材使用规律。这些木质遗存,为我们理解秦帝国庞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工程建设序列,提供了关键的实物证据。

提及秦始皇帝陵,世人瞩目的大多是兵马俑军阵的恢宏气势,但支撑起这些庞大地下坑穴的木质结构,同样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此次研究,正是聚焦于这些炭化后的木质遗存。科研人员对兵马俑一、二号坑,以及百戏俑坑、石铠甲坑的657份建筑构件样品,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身份鉴定”。

研究结果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时间线索:

  • 修建时间最早的石铠甲坑中,55%的木材来自骊山周边就可获取的、海拔较低的柏科树木;
  • 到了修建时间稍晚的百戏俑坑,这一比例开始下降,海拔较高的暗针叶树种开始增多;
  • 而在工程收尾阶段才完成的兵马俑坑中,高达96%的木材,都来自冷杉、云杉等,必须从秦岭高海拔山区采伐的暗针叶树种。

据介绍,这一用材的变化趋势,揭示出随着陵园工程的持续推进,秦岭近处、低海拔的优质木材资源可能已被大量消耗。为满足工程所需,秦帝国必须启动一个高效而庞大的资源调配体系,深入秦岭腹地,将高海拔的木材转运至陵区。

据估算,仅仅这四个已发掘的陪葬坑,所需木材体积就高达14300立方米。放眼整个秦始皇帝陵的木材用量,那真是难以估量,首次系统性木材的研究,无疑是秦帝国强大国家机器运作能力的无声证明。

(央视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开... 1971年1月的北京,天气寒冷,春节的气氛却让大部分人都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寒风刺骨,许多人选择待...
原创 2... 1957 年 12 月 10 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掌声雷动。31 岁的李政道和 35 岁的杨振宁...
原创 清... 清朝的皇帝们在婚配上有着独特且复杂的传统,尤其是关于近亲结婚这一点,成为了他们后代身体虚弱和早逝的根...
原创 日... 在日本京都二条城外的青石路上,曾经行走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腰佩长短双刀,发髻散乱,衣衫褴褛却步履从容,...
原创 异... 清代的公爵爵位传承制度规定,公爵的爵位通常由其子继承,除非该子犯了重罪。这个爵位往往可以代代相传。然...
原创 解...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从金汤桥会师到台海战略思考 1949年1月15日凌晨,天津城内的枪炮声渐次沉...
原创 吕... 貂蝉的结局:历史与戏剧中的不同版本 我们都知道,吕布在白门楼一战中被杀后,他的所有财富和资源都被曹操...
原创 李... 说到晚清,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丧权辱国、腐败无能等负面事件,的确,晚清的历史上充满了令人痛心的“...
原创 孟... 1947年5月16日黎明,孟良崮战役已经持续了三天多,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正准备对国民党军王牌部队——整...
原创 考... 你敢信吗?咱们念叨了两千年的阿房宫,竟然是个 “烂尾楼”。那些火焚咸阳、宫阙成灰的描写,说白了就是文...
原创 刘... 公元220年,孟达投降魏国后,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与孟达一同进攻刘封守卫的东三郡。孟达还写信劝说刘封...
原创 刘... 在元末动荡的时代,群雄割据,许多人都试图在这片混乱中脱颖而出。而有一位戴斗笠、摇羽扇的智者,却凭借一...
原创 1... 北京自古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产业与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人如果看过北京的...
原创 饱... 自东汉以来,宦官逐渐成为宫廷权力的代名词。为了能进入宫中,有些人不得不走上“断根”的道路,成为失去男...
原创 貂...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她们的美丽常被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这些成...
原创 秦... 当人们谈起秦始皇陵时,最先浮现的通常是那片沉睡两千年的地下军阵——兵马俑。但近年的考古成果却把我们带...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说到三国,谁都会想到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谋士诸葛亮,与此同时,还有一个...
原创 古... 历史中的四大战略要地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广袤辽阔,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与乱世。在这些动荡时...
原创 雍... 抓周,又叫试周,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流行,特别是中国。...
海拔由低→高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古物》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