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过去这阵子,东部战区的一段话在网上刷了屏。一句“受不了了”,掷地有声。这句话背后,是70多年压在心头的那口气,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没能完成的使命,是我们一直没说破但从未放弃的决心。
这回,战区公开说了,终于说了。可这句话为什么现在说,为什么要这样说?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现在看到的,不只是一次喊话,而是一个信号。
其实解放台湾的计划,早就有了。严格来说,从1949年建国那天起,这件事就被写进了国家的任务清单。毛主席当年就讲得很清楚:国家必须统一,台湾必须解放。
可问题是,这事不简单。不是说我们打不下来,而是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尤其是美国。从那时候起,美国就一直是台湾问题背后的“那只手”。
1949年3月,新华社发了篇社论,标题直截了当:《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不是口号,这是方针。毛主席很清楚,台湾不是大陆的延续,它背后还有个美国。
所以不能硬来,要讲策略。但哪怕讲策略,准备也没落下。上海刚解放,第三野战军就被命令赶往福建,准备下一步行动。
毛主席亲自点了粟裕当总指挥,50万人马集结在东南沿海,计划分两拨渡海作战。那时候我们手里没几艘像样的船,也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
于是毛主席找了斯大林,开口要援助:战斗机、轰炸机、舰艇、人员培训,全写在请示里。斯大林嘴上答应得好,最后却推三阻四。他怕和美国打起来,干脆什么都没给。我们只能靠自己。
原计划是1950年夏天动手的,可突然间,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一脚把我们刚铺好的攻台计划踢翻了。毛主席只能转向东北,支援朝鲜,台湾方向按下暂停键。
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一直没放弃。1955年,一江山岛打下来了,国民党从大陈岛仓皇撤退。这是我们第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虽然只是一个岛,但意义重大。
美国尽管嘴上说支持台湾,可真打起来,他们的军舰宁愿避战。这让我们看清了一点:美国不是不可动的铁板,也有它的顾虑。
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更是精准的一步棋。毛主席下令“打而不登”,炮打金门但不登陆。
为什么?因为我们要让金门和马祖留在那儿,作为两岸联系的窗口。一边打,一边留口,就是要让美国知道,我们不怕打,但也不是不讲理。
60年代,毛主席又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喊出“一纲四目”。只要蒋介石不跟美国合伙搞分裂,台澎金马还是可以让他管。统一可以慢,但不能乱。
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松动,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为后来的“一国两制”打下了基础。
但话又说回来,从那以后,我们对台湾的态度确实更温和了。不是因为我们放弃了,而是因为我们更有信心了。
改革开放搞建设,我们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统一的事,先放一放。但这不代表我们忘了。
进入新世纪,解放军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从武器装备到战略思维,从部队素质到战区体系,每一项都在为一个目标服务:打得赢,打得快,打得稳。
特别是最近几年,演习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实战。2024年和2025年,东部战区接连举行环台岛演习,“联合利剑”系列已经升级到多轴、多域、多兵种协同。
山东舰首次参与,空军、火箭军、电子战部队同步展开。封岛、断电、切网、锁空,每一次都是实打实的准备。
这不是吓唬谁,更不是摆样子。东部战区自己说了,这些演习的目标,就是“断三线、削两念”。三线是能源线、外援线、外逃线,两念是什么?就是“倚美谋独”和“幻想美国保台”。说白了,就是告诉那边:别太天真。
尤其是2025年这一年,气氛变了。赖清德上台后,嘴越来越硬,动作越来越多。美台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
东部战区罕见地在宣传片中提到:“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这不是过嘴瘾,这是战区在说话,是军队在发信号。
其实我们一直在克制。不动,是因为我们还想给台湾同胞机会。不是怕打,是不想打。不想让同胞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不想让同胞在统一前夕受伤害。
但这份克制不是无底线的。如果有人非要把“台独”走到底,非要在法理上搞突破,那就是打开了战争的闸门。
我们现在的军事能力,不是以前那种“准备中”的状态了。现在是“随时可以动”的状态。封控、登陆、斩首、制空、制电、制海,每一项都有成熟方案。
已经从“想定”变成“预演”。甚至有专家说,现在的解放军已经可以“训转战”,也就是演完就能真打。
我们不想打,但我们不能不准备。国家统一,不是谈出来的,是守出来的。现在的局势,不是在等我们动手,而是在等对方知趣。
美方应该明白,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不是你们能试探的。试探一次,就可能是点燃战火的导火索。
回头看这70多年,我们不是没机会,是一直在等最合适的时机。等我们更强,等我们更稳,等我们再也不用求援、再也不用担心外部干预的时候。现在,这个时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