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在回忆录中讲述了两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无私奉献和团结的力量。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军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专门抓捕八路军和地方干部。特别是,日寇将重点放在了抓捕共产党的女干部上。他们总结出一个识别的方法:女干部大多留短发,而普通妇女的头发则是梳成发髻。为了保护女干部,普通妇女们自愿剪掉长发,变成短发,这样就能混淆日军的视线,避免被识别和抓捕。尽管这种做法极其危险——因为日军一旦看到短发妇女,马上就会抓起来审问——但她们没有退缩。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剪了短发,保护了那些女干部的安全。她们的行动充满了勇气,毫无保留地支持共产党,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党和革命的安全。
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也因为共产党和八路军始终在为群众的安全而战,彼此之间的支持与牺牲是双向的。正是这种互相支持,才让双方在艰难的抗战中坚持了下来。
第二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抗日大扫荡中。这次,日军围困了山东胶东地区的马石山,困住了两千多名群众。胶东军区第5旅13团7连2排6班的10名战士经过时得知情况后,立即决定留下来营救被困群众。尽管他们面对的是日军上千人的围攻,武器装备也远远不及敌人,大家都知道这场战斗可能没有生还的机会,但每个人都没有退缩。班长王殿元带领战士们分成三组,其中一组负责吸引日寇注意力,另外两组则负责联系群众并带领他们突破敌人的封锁。
然而,日寇很快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由于实力悬殊,7名战士先后牺牲,剩下的班长和两名战士弹尽粮绝,只剩下一颗手榴弹。面对即将到来的敌人,他们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三位战士的英勇行为成为了抗战史上的传奇,和“狼牙山五壮士”并肩成为八路军英勇抗日的象征。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支持和牺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要想赢得群众的支持,首先必须真心为人民群众着想,像八路军那样为民请命,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只有真正付出,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许世友还在回忆录中提到过一个数据,进一步证明了这个道理。抗战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将胶东军区的10个主力团调往东北作战,导致胶东军区只剩下一个团的主力。面对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许世友没有担心,而是迅速发布了征兵令,号召当地青年参军保卫革命成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胶东军区就成功招募了超过3万名优秀青年。如果不是名额有限,这个数字还可能更大。这就是“民心”的力量,也是人民与军队之间紧密联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