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父子能够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共同立下赫赫战功。历史上确实有不少父子都是名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父子间的英勇事迹尤为显著,像孙坚与孙策父子、关羽与关平父子、陆逊与陆抗父子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诸葛诞与诸葛靓父子,他们在三国后期的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前者曾带兵讨伐司马昭,后者则抵抗了司马炎派出的重兵。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字公休,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祖籍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虽然他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出自同一个家族,但由于两人年龄相差较大,所以并未有太多直接的交集。 在曹魏中期,诸葛诞的仕途顺利,曾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等重要职务。他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但由于魏明帝曹睿对这些人追求虚名、做作浮华的行为不满,最终将他们免职。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曹爽掌权,诸葛诞也重新得到了任用,担任了扬州刺史等职。 然而,在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推翻司马懿,另立曹彪为帝,事情被揭发后,司马懿立即带兵讨伐,诸葛诞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封为山阳亭侯。此后,他和大将军司马师共同平定了叛乱,因战功升为高平侯、征东大将军和司空。
但随着司马懿父子逐渐掌控了魏国的政权,诸葛诞逐步感到自己的处境日益艰难。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命令诸葛诞入朝,担任司空一职,诸葛诞心生恐惧,决定起义反抗。他征集了淮南的将士和粮草,准备在寿春作最后一搏,还杀掉了扬州刺史乐綝。更为重要的是,他派遣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前往东吴求援。 然而,尽管得到了东吴的支援,诸葛诞依然没能抵挡住司马昭的进攻。最终,诸葛诞在寿春被司马昭的军队围困,战败并被杀,三族满门抄斩。幸运的是,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因为在东吴做了人质,因此幸免于难。 诸葛靓 诸葛靓性格刚直,才智过人。甘露二年(257年),当父亲诸葛诞起义时,他被迫作为人质送往东吴。父亲战败被杀后,诸葛靓正式投靠了东吴,开始担任右将军,并迅速升迁为大司马,成为吴国后期的重要军事人物。 在孙吴甘露元年(265年),孙晧将都城迁至武昌,诸葛靓和御史大夫丁固一起被派驻建业。次年,山贼施但起义,攻陷了永安侯孙谦并向建业进军。诸葛靓和丁固联手出击,最终在牛屯击败了施但的军队,成功解救了孙谦。 宝鼎三年(268年),诸葛靓再次参与了与吴敌合肥的战役,这一次他们试图进攻合肥,但却被晋安东将军司马骏击退,战果不大。 然而,最为关键的一战发生在天纪三年(279年),当时,西晋武帝司马炎发动了大规模的“晋灭吴”战役。次年,晋军分多路进攻东吴,先后攻陷了长江沿线的多个重要城市,最终逼近了吴国的重镇牛渚。面对如此强敌,诸葛靓受命与丹阳太守沈莹和护军孙震一起渡江迎战,但由于战力悬殊,东吴没能抵挡住晋军的进攻,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吴国逐渐走向灭亡。尽管诸葛靓勇敢抵抗,最终还是未能改变东吴的命运,但他在吴国后期的军事史上,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