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上,日本关东军的溃败与平民的悲鸣,交织成二战尾声令人心悸的暗色篇章。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150万兵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突入中国东北。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措手不及——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竟在大连欣赏歌舞表演,直到清晨才得知战事爆发。
关东军总司令部匆忙决定放弃长春,固守通化,企图带走溥仪负隅顽抗。但这一切只是徒劳。曾经自诩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官兵全线溃败,纷纷逃命。
苏军的猛烈进攻与关东军的溃败
在牡丹江地区,苏联炮兵发起了猛烈攻击。日军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8月9日凌晨,当苏军强渡黑龙江、乌苏里江时,许多日军士兵还在睡梦中,甚至误以为是“日军的增援部队来了”。
苏联红军的进攻计划周密而高效。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和远东第二方面军三路大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一指挥下,向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
短短几天内,苏军就突破了日军精心构筑的防线。8月14日,苏军已向东北腹地推进数百公里。日本关东军经营十余年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
在德惠县,年迈的当地农民回忆道:“苏军士兵在街上乱窜,喝得醉醺醺的,偷东西,甚至肆意杀人。” 许多东北老百姓被吓得不敢出门。
更令人发指的是苏军对当地女性的暴行。据吉林省德惠县的郭家周建章讲述,一名苏联士兵强奸当地妇女后,被百姓打死。苏军竟调来大炮,威胁要炮轰郭家屯。
日本开拓团的遭遇尤为悲惨。在德惠,来自广岛和山梨县的八个开拓团共2300多名日本人,面对苏军的暴行,有的选择自杀。松花江高田开拓团甚至发生了31人集体自尽的悲剧。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战争仍在继续。
虎头要塞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驻守日军仅1400多人。苏军从8月9日开始进攻,战斗异常惨烈。有时,苏军士兵不得不用身体堵住日军火力点。菲尔索夫下士就是其中之一,他扑向日军机枪眼,为连队进攻开辟道路。
东宁要塞群的战斗更为漫长。由于通讯中断,这里的日军没有收到投降命令。苏军劝降被当作“诡计”,直到8月26日,苏军带一名被俘的日本中佐前往传达天皇诏书,日军才停止抵抗。8月30日,二战最后一役在这里画上句号。
苏军的掠夺与东北工业的损失
苏军进入东北后,带来的不仅是军事胜利,还有对东北工业体系的大规模掠夺。
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调查,苏军拆运的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如果算上拆装损坏的部分,损失高达20亿美元。工厂、矿山设备被整座整座地拆卸运走,只剩下空房子。
电力工业方面,东北总发电量的65%供应设备被拆运。鞍山、本溪等钢铁厂80%的设备被搬走。抚顺、阜新等煤矿也遭劫掠。
苏军甚至从长春伪中央银行提走库存满洲币7亿元,黄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以及大量有价证券。
为何军纪涣散?部分原因是苏军后期兵员复杂。为了满足战争需求,苏联甚至征召了犯罪分子入伍,这些部队没有养成有效的纪律。
苏联诗人爱伦堡的言论可能也影响了士兵行为。他曾煽动士兵“要用暴力打破德国妇女的种族骄傲”,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暴行。
与美军占领日本相比,苏军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美军在日本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强奸现象,部分原因是日本官方主动组织妇女为美军提供服务,避免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历史的回声与现实的企图
近年来,日本政客试图篡改这段历史。2022年5月,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公然宣称苏联“侵略”日本,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
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也声称:“当时的苏联擅自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侵略日本的历史,日本绝不能忘记!”
这些言论企图颠倒历史黑白。事实上,苏联对日作战是履行对盟国的义务,是正义之举。俄罗斯外交部严正回应:“努力将那些被东京法庭判定为战犯的人打扮成‘侵略受害者’的企图跟为他们辩护之举是一种性质。”
为回击日方歪曲,俄罗斯联邦安全局2021年解密历史资料,显示日本在二战时训练特工,准备对苏联红军使用毒剂并发动细菌战。日本中央防卫委员会1942年的会议记录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苏军坦克开进大连和旅顺,东北的日占时期宣告结束。等待东北的,却是苏军新的掠夺。工厂机器被拆运一空,甚至“连农民的黄牛也往火车上赶”。
面对苏军暴行,八路军曾向中央报告苏军“衣衫褴褛,纪律甚坏”。中共重要军事将领卢冬生,甚至在哈尔滨被苏军士兵枪杀。
几十年后,一位东北老人回忆道:“日军在东北极少强奸妇女,因为他们自觉高贵,蔑视东北妇女。而苏军则在德惠火车站查票时借机摸女人胸,甚至拽到屋里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