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董卓暴政引发了诸侯联合讨伐,最终组成了18路大军,其中包括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和陶谦等人。这些势力大多站在了董卓的对立面,然而,割据荆州的刘表却没有派兵参与这一大规模的讨伐。那么,刘表为何选择不加入这场对董卓的联合行动呢?
一、刘表的官职由董卓授予
刘表在光和七年(184年)被大将军何进征召,担任掾属,并出任北军中候。后来,随着汉灵帝去世,董卓趁机控制了朝廷,废除了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汉献帝,成为实际上的权力掌控者。公元190年,董卓以朝廷名义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接管了荆州的政权。
对于刘表来说,董卓给予他的这个官职意味着他需要对董卓保持忠诚,因为董卓有能力随时收回他的职务。相比起像袁绍、袁术这样有着强大背景的诸侯,刘表没有这样的保障,一旦与董卓翻脸,荆州的统治地位将面临很大风险。因此,刘表在当时选择不与董卓为敌,是出于保住自己地位的考量。
二、刘表刚刚稳住荆州,缺乏足够的实力
当刘表接手荆州时,局势并不稳定,地方宗贼猖獗。虽然袁术驻军鲁阳,手下拥有南阳的兵力,而吴人如苏代、贝羽等也在当地割据一方,但刘表并未直接上任,而是采取了低调的方式,通过匿名进入荆州,最终才顺利接任。
在刘表上任后,他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合作,设法消灭了荆州的多个宗贼,逐步控制了除南阳郡以外的七郡,稳定了局势。虽然他成功稳住了荆州,但他刚刚控制局面,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外部征战,特别是孙坚等人对荆州虎视眈眈。如果此时刘表贸然出兵讨伐董卓,很可能会导致他失去刚刚获得的荆州控制权。因此,他选择不参与讨董联盟,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地盘不被外部势力威胁。
三、刘表的性格使然
刘表一向以保守稳重著称,他并不像许多其他诸侯那样有雄心壮志去扩张自己的势力。他更关注自身地位的巩固,而不是参与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他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定,刘表并不希望因外部纷争影响到自己的局面,与同为汉室后裔的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备一直致力于恢复汉室,而刘表则更注重自保,缺乏大志。
总的来说,刘表不参与讨伐董卓的行动,既有现实的政治考量,也与他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密切相关。他宁愿保持荆州的稳定,避免卷入复杂的权力斗争,以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