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解读“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10月25日,临汾市图书馆特邀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世满教授,作客临图讲坛 ,为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从关羽到关公暨关公文化形成的源流”的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关羽的生平事迹切入,生动讲述了关羽波澜壮阔的一生。20岁铲除恶霸被迫逃亡,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南征北战,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关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屡立战功,在60岁时壮烈殉国,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张教授结合详实的史料考证,指出,关羽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更是一位兼具“忠义扶汉”信念与人性复杂的历史人物。让读者对关羽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讲座中,张世满教授深入剖析,将关公文化的形成概括为“一个源头,四脉并进”。一个源头即《三国志》及相关记载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关羽。“四脉”则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关公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一是历代帝王对关羽的不断加封,如宋徽宗封“义勇武安王”,明神宗加封“三界伏魔大帝”,将其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其二是儒释道三教对关羽的共尊,佛教奉为伽蓝菩萨,道教尊为伏魔大帝,儒家将其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其三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广泛传颂其忠义形象;其四是百姓尊其为武财神、保护神乃至行业神,赋予其多元功能,充分体现了关公文化在民间实践中的丰富性。张教授的讲解,清晰的展现了关羽从历史人物逐步演变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以及从精英阶层的话语表述走向民间大众的实践传承。
讲座最后,张教授指出,关公文化的核心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义、仁、勇”四德,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之处。他特别强调,关公文化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而长盛不衰,其生命力正源于这些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这些价值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分享,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实践。张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关公文化从历史到现代的完整图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