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至今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她与唐玄宗的深情厚爱,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及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都将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关于她的死,至今依然有不同的版本流传。
其中一个说法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为避免更多的纷争,赐予杨贵妃一条白绫,令她自缢于马嵬坡;另一个版本则说,乱军闯入时,杨贵妃被斩杀,留下了“血埋妃子艳”的悲怆。而更为传奇的故事,则提到当年负责执行杨贵妃死刑的陈玄礼,被她的绝色美貌所打动,心生怜悯,最终让她逃脱了死亡,并安排她通过秘密通道远渡日本。
那么,这些版本中哪个才是杨贵妃真正的结局?她是否真的逃到了日本?这一切仍然成谜。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最初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王妃。由于她的美丽,唐玄宗对她念念不忘,将她迎入自己的后宫,并封为贵妃。唐玄宗的前期政治雄图一片辉煌,享有盛名的“开元盛世”就是在他的治理下成型。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唐玄宗开始沉溺于美色,对政事疏于管理,也宠信了一些权臣。后世不少人将这一切归咎于杨贵妃,认为她美貌致使帝王昏庸,然而,回头看来,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逃亡。当行军至马嵬坡时,随行的将士因杨贵妃及杨国忠一族的权力腐败而愤怒,认为安史之乱的根源正出自杨家。马嵬坡前,军队拒绝前行,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及杨国忠等人,作为安抚军心的代价。唐玄宗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决定做出痛苦选择,先后处死了杨国忠,并赐杨贵妃白绫,让高力士执行死刑。此举让随行的将士们怒气得以平息,唐玄宗和随行人员才得以继续前行,最终安全脱离战乱。
然而,关于杨贵妃的死,并没有定论。唐玄宗回忆起杨贵妃的死,虽然他对她的去世表示哀痛,但事后的考古却发现她的墓穴空无一物,只剩下了一个衣冠冢,令人不禁好奇,她的尸体究竟去了哪里?
当地的传说指出,当年在马嵬坡,杨贵妃并未真正死去。执行死刑的陈玄礼被杨贵妃的美貌所深深打动,最终心软,没能下手。于是他与高力士密谋,利用杨贵妃身边的侍女替她顶罪,将杨贵妃秘密送走,带她一路向南,跨海来到今天的日本。
甚至有日本的历史资料提到,位于日本的一个“杨贵妃墓”,埋葬着从中国而来的美人。传说这位美人身边伴随着一名侍女,侍女透露,这正是杨贵妃的遗体。而唐玄宗闻讯后,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梦中杨贵妃告诉他,她已经到达日本。唐玄宗于是派人出海寻找,并赠送了两尊佛像给杨贵妃,而她则回赠了一根玉簪作为答礼。
虽然这段传说流传甚广,但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杨贵妃确实远渡他乡。许多后代学者认为,“杨贵妃未死,去了日本”的故事,更多的是后人对她的美貌和命运的美化和浪漫化。尤其是日本人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后,基于其中杨贵妃“成仙”之说,结合自己文化中的美学,便创造了这一版本的故事。
《长恨歌》后半部分提到杨贵妃死后成为仙子,唐玄宗梦中梦见她在九华帐里,而他上天入地寻找她的壮丽场面,实际上是一种对爱情的美好理想与向往。而日本的解读者,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演绎,最终形成了“杨贵妃未死,去了日本”的版本。
历史上,无论杨贵妃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远赴日本,今天我们更关注的,依然是她与唐玄宗之间那段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她的美丽,她的命运,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永远铭刻心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