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四大野战军,分别由彭总、刘帅、陈老总和林总担任司令员。这四位军事统帅在解放后,于1955年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同时,四大野战军的政委大多也拥有元帅军衔。
第一野战军的政委由司令员彭总兼任,因此第一野战军的政委自然也是元帅。第二野战军的政委是著名的邓公,他在战争年代是一位全能统帅,能够统筹大军、决胜千里;在和平年代,他又是治国安民的能臣。如果1955年邓公参加元帅评定,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头衔。实际上,他和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粟司令一样,也是“无冕之帅”。
第三野战军的政委由司令员陈老总兼任,所以三野的政委也是元帅。而第四野战军的政委是著名的罗帅,他是十大元帅中最专业、最优秀的政工元帅。可以说,四大野战军的政委几乎都拥有元帅身份,即便有未获元帅称号的,也都是实至名归的无冕之帅。
那么,四大野战军的副政委们在建国后又是什么军衔呢?
第一野战军的副政委是甘泗淇将军,同时担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彭总虽然兼任政委,但主要负责作战与行军,甘泗淇则是第一野战军政治工作的核心。因此,1955年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二野战军有两位副政委:宋任穷和张际春(兼任政治部主任)。他们都是优秀的政工干部,擅长组织和宣传,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宋任穷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张际春因调往其他岗位,未获得军衔。
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两位副政委:谭震林和粟裕(兼任副司令员)。其中,粟司令不仅担任副政委,还直接负责作战策划,是第三野战军的中坚力量,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而谭震林则主要负责政工工作,后来调往地方从事农业建设,因此未获得军衔。
总的来说,四大野战军的政委和副政委们,在战争中各司其职,有的主政工、有的主作战,他们的贡献和军衔分配,体现了我军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人才结构与专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