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个国家,从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在纠结过去的影子。大家都知道普京这个人,他对苏联有着复杂的感情。他一方面觉得苏联解体是个大灾难,另一方面又明白,苏联那种模式已经无法再回来。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谁不怀念苏联谁没良心,谁想恢复它谁没脑子。”这句话就像一条铁律一样,深深扎根在俄罗斯人心里,提醒大家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句话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普京刚上台不久说的,那时他正在努力稳住国家的局面。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宣布辞职,15个加盟共和国各自分裂。俄罗斯成为最大的继承国,但接手的却是一团糟,经济崩溃,通货膨胀飙升,失业率高涨。普京上任时,俄罗斯的GDP甚至只有苏联时期的一小部分,连一些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都不如。普通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工厂关门,工资发不出来,黑市泛滥。普京知道,仅仅依靠怀旧和复兴过去的辉煌是无法走出困境的,他必须让大家面对现实。
普京自己也是从苏联时代走过来的。他1952年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那个时候苏联正处于巅峰时期。1957年,苏联还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普京加入了克格勃,成为一名特工,亲眼目睹了苏联的衰退。1991年,苏联解体时,他在东德工作,后来灰头土脸地回到了俄罗斯。那时,他深刻体会到从巅峰到谷底的巨大落差。普京在2005年的一次国会讲话中提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一次地缘政治灾难。2500万俄罗斯人在一夜之间成了外国人,失去了领土和影响力,整个国家仿佛被拆散了。许多俄罗斯人对这番话深有共鸣,因为解体后的十年,生活的确很艰难。
1992年,俄罗斯实施价格放开,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2600%,卢布贬值了11万倍,养老金连面包都买不起。寡头通过私有化抢占了大量国有资产,而普通民众只能在街头摆摊换些吃的。普京上台后,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整顿。他首先着手抓税收,统一了13%的税率,并通过石油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从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增长了7倍,平均工资从80美元上涨到600美元。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日子稍微安稳了些。普京的“铁律”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总想着过去苏联的“人人有工作,社会平等”,那些都是美化了的记忆。其实,苏联晚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了许多物资短缺,排队买东西成了常事,政治压制严重,民族矛盾不断。
上世纪80年代,苏联面临着不少社会问题。1988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造成上千人死亡。1989年,矿工们罢工,百万工人走上街头要求改善生活条件。波罗的海的三国在1990年要求独立,中央政府无力应对。普京知道,这些问题的积累,到了戈尔巴乔夫1985年改革时已经太晚了。改革试图救经济,但结果适得其反,物价飞涨,中央的权威完全崩塌。1991年8月的政变失败,叶利钦禁了共产党,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普京的“铁律”正是在警告大家:不能忘记这些历史教训,恢复苏联只会重蹈覆辙。
俄罗斯社会对苏联的看法分为两派。一派是老一辈人,他们怀念苏联那个大国地位的时代。当时苏联的核武器多,军队强大,西方曾被苏联的军事力量吓得不轻。苏联的国土跨越了11个时区,人口接近3亿,工业基础雄厚,曾发射卫星并参与太空探索。很多人觉得现在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小了,北约的东扩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西方的制裁又让经济变得更加困难。民调显示,60%以上的人对苏联解体表示惋惜,尤其是普京刚上台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5%。
另一派,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知道苏联的问题所在。苏联一党专政,经济长期僵化。赫鲁晓夫在1956年批评斯大林,苏联的基础开始动摇。斯大林时期虽然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生被忽视,导致了饥荒,甚至死人。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但最终却让民族主义抬头,导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纷纷跟风要求独立。普京的“铁律”正戳中了这一点,想恢复苏联的人显然没有脑子,因为现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不是松散的联盟体。普京推行资本主义,但保留了部分社会福利政策,养老金、医疗等都由国家负责管理。军工和能源产业依然占据着GDP的大头,继承了苏联的遗产,但普京不让军事开支拖垮经济。
在苏联时代,军事开支占GDP的比重高达15%,而美国是6%,中国是3%。这样庞大的军队让国家的财政捉襟见肘。普京将军费控制在5%,他采用非对称战争方式,通过高超音速导弹等高科技武器以小成本实现大威力。虽然俄罗斯的国歌旋律仍沿用苏联时期的曲调,红场的阅兵仍会展示T-34坦克,但普京强调,俄罗斯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倒退。
普京的这些思考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克格勃的成员,他为国家效力,但也亲眼见证了苏联的内伤。1991年苏联解体时,普京一度开出租车来维持生计,那时的俄罗斯经济一片混乱,卢布几乎一文不值。他曾批评列宁的联邦制,认为各共和国过于自治,导致中央政权薄弱,最终解体。普京上台后,修改了宪法,确认俄罗斯继承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和债务,但明确表示苏联已经结束。他对外宣称,俄罗斯不会回到苏联的老路,而是会走自己的路。在面对西方的单边主义、北约东扩时,普京希望恢复俄罗斯的影响力,但并不复制冷战时期的模式。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普京通过收回领土提升了民族凝聚力,但并没有试图重建苏联。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让俄罗斯与邻国关系更为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恢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普京曾对中国的转型表示羡慕,认为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崩盘,经济社会发展较好,人民的信心也更加稳定。而在俄罗斯,9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叶利钦时期的寡头横行,国家资产几乎被掠夺一空。普京上台后,通过石油收入改善基础设施,修建公路,翻修医院,逐步稳定了局势。普京的“铁律”也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不要用冷战思维看待今天的俄罗斯,我们已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到2025年,普京的“铁律”依然有效。2021年,普京在纪录片中再次提到苏联解体是历史上的重大灾难,他也曾表示那段时期经济困顿,自己不得不开出租车来维持生计。2022年俄乌冲突后,有人质疑普京是否想恢复帝国,但普京并没有采取这种做法。2025年5月,普京的总统顾问科比亚科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1991年别洛韦日协议是不合法的,认为苏联的解体应该通过全民公投。但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