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正式结束汉朝,建立了曹魏政权,定都洛阳。曹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虽然总体实力领先于蜀汉和东吴,但也经历了不少叛将的背叛和变故。那么,这些离开曹魏的武将分别是谁呢?
一、于禁
于禁最初效忠于鲍信(曹操的恩人),后来投身曹操麾下。自此之后,他参与了许多战役,屡建战功,曹操称他为“胜过古代名将”。在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自带领七军前去救援。然而,在这场战斗中,他的军队被全歼,自己也被俘虏。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被释放返回魏国,并官拜安远将军。但他回到洛阳后,曹丕对他进行羞辱,令他十分懊恼,最终病重去世,被追谥为“厉”。
二、唐咨
唐咨是利城郡人。魏黄初六年(225年),他起义反叛曹魏。魏军派遣了多支军队,包括屯骑校尉任福和步兵校尉段昭来讨伐他,最终平定了利城。唐咨逃到海上,之后投奔东吴,并在吴国得到孙綝的任命,参与寿春的战事。在城陷后,唐咨再次投降魏国,并被曹魏封为安远将军。
三、孟达
孟达原本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率军攻占房陵。由于心生恐惧,且不满刘备义子刘封的权势,他在延康元年(220年)投降了曹魏。起初,曹丕信任他,但随着曹叡即位,孟达在曹魏的地位越来越孤立。最终在公元228年,孟达背叛曹魏,结果被司马懿击败,最后战死。
四、姜维
姜维是天水姜氏的后代。公元228年,姜维因被曹魏的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选择投降蜀汉,并在诸葛亮麾下得到了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汉的军事指挥,继承了北伐的大计。费祎遇刺后,姜维掌握了军权,并多次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交战。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姜维虽在剑阁顽强抵抗,但最终因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而失败,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投降魏国。姜维投降后,试图借魏将钟会的力量反抗司马昭,但最终未能成功,他与钟会一同被杀。
五、马茂
马茂原是曹魏钟离县的县令,后来背叛投奔东吴,吴国任命他为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并封侯。他的背叛并未止步,公元245年,马茂联合朱贞、虞钦等人策划刺杀孙权,占领吴宫以投靠魏国,但这一密谋被揭露,马茂最终全家被灭。
六、夏侯霸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公元249年,夏侯霸得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为了自保,他逃亡至蜀汉。刘禅对他礼遇有加,拜他为车骑将军。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年),夏侯霸参与与魏军的战斗,成功击败魏军。最终,他死于蜀中。
七、文钦父子
文钦是曹魏将领文稷的儿子。公元255年,文钦与毌丘俭联合起义反对司马师,但兵败后,他和父亲投降东吴。文钦被吴国封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但后因与诸葛诞联合反抗司马昭失败,最终被杀。文钦的遗体由其子收殓安葬。
八、诸葛靓
诸葛靓是曹魏司空诸葛诞的儿子。父亲发动叛乱后,诸葛靓投降东吴,后在吴国担任右将军,并官至大司马、副军师。父亲战败被杀后,诸葛靓继续在吴国服侍,并得到了较高的爵位。
这些叛将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斗争和各方势力的更替,也揭示了在乱世中忠诚与背叛的变幻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