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赤壁之战之后,刘备的事业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先是夺得了荆州三郡,接着又获得了西川十四郡,甚至在大败曹操后,他成为了当时最有机会称霸天下的人之一。随着接连不断的胜利,刘备的野心逐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在汉中守住一块地盘,于是决定走出汉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随着这一决定的做出,汉中由谁来镇守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原本大家都以为,汉中的太守一定会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但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却选择了魏延来镇守汉中。
这一任命立刻在朝野间引起了广泛讨论,大家都感到意外。而与魏延竞争的另外几位有力人物,如张飞、关羽、赵云等,则都选择了保持沉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备做出了这样出乎意料的决定,同时又让那些一心为刘备效力的将领们选择了沉默呢?我们可以从这件事背后看出蜀汉政权内部的权谋与复杂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忠义千古”的关羽。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他曾经孤身千里护送刘备的家眷回到蜀地,刘备也对他深有信任,曾任命他为荆州的太守。因此,关羽自然没有时间去关心汉中的事宜。而张飞和赵云这些生死与刘备共患难的老将,难道也没有资格守卫汉中吗?为什么刘备偏偏选了一个曾经有过叛逆之心的魏延来守自己的“大本营”呢?
我们可以从这些将领们的沉默中看到一些端倪。刘备虽然在表面上是仁慈宽厚的,但他在用人方面却始终坚持“既用之,又试之”的原则。换句话说,刘备其实并不完全信任身边的将领。早在白帝城托孤时,他就曾试探过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诸葛亮。刘备当时担心诸葛亮会取而代之,于是他在传位给诸葛亮之前,故意假装关心地说:“你才智比曹丕强十倍,肯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如果阿斗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可以自立。”如果诸葛亮答应了,那他可能就无法从刘备的试探中逃脱。因此,刘备在给诸葛亮权力时,实际上是做了试探的准备。
因此,当刘备选择魏延而非张飞、赵云来镇守汉中时,大家或许也能理解了。如果魏延背叛了刘备,其他猛将如关羽、赵云、张飞都能出手平定叛乱。但是如果是张飞或赵云反叛了呢?那蜀汉的其他将领是否能忍心下手除掉他们呢?即便他们不反,万一他们的部下起了异心,搞个“黄袍加身”呢?可以说,如果魏延出问题,刘备还能平叛,但若是张飞、赵云等人出了问题,那对蜀汉政权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因此,刘备选择魏延作为汉中太守,虽然让人意外,但最终大家还是没有发表太多意见。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刘备不完全信任他们,因此就算他们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刘备的决定,最后只能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