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八阿哥胤禩被称为“八贤王”,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推崇,连康熙帝也因他过高的人气而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情感。
八阿哥胤禩之所以声望如此之高,主要与他担任户部主管期间的举措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他在主管户部的时侯,将国库的银两借给了朝廷中的官员,这才让他获得了如此高的支持和人气。
我们知道,清朝的官员们工资待遇普遍很低,继承了明朝的俸禄体系,很多官员的收入可谓微薄。虽然有些胆大的人利用职权收取贿赂,但也有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或者是朝堂中的清流,常因生活困难而陷入困境。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八阿哥就像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他不仅把国库的钱借给他们,而且无息、无期限,这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怎能不感恩戴德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官员,如桑配、图伦绅、邓元方等,他们是康熙批评的朝堂“蛀虫”。对这些人来说,八阿哥简直是他们的“财神爷”。他们借用国库的银两去从事其他营生,赚取暴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八阿哥为他们提供的资金。因此,八阿哥自然赢得了他们的热烈支持。
当借款成了朝堂上的风气,成为官员们争相模仿的行为时,很多官员纷纷涌向户部借款。借款的官员因此也得到了八阿哥的庇护和支持,他们自然会站在八阿哥一边。那些借款的官员,分布在朝堂的各个阶层与职位,从魏东亭、陈文胜这样的功勋元老,到隆科多这样的落魄官员,甚至包括三阿哥、十阿哥等皇子。正因如此,八阿哥在朝堂上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和人气。然而,这一切却是建立在消耗国家资源的基础上,导致国库的空虚,国家也因此面临危机。从康熙知晓国库空虚的那一刻起,八阿哥便开始受到康熙的厌恶。
如果是积累人气和声望的事情,八阿哥一定会亲自出面。比如,当街抓回闹事的十阿哥,亲自去祭拜孙嘉诚,或者将江湖术士张明交给康熙处理等。但如果是得罪人的事,八阿哥绝不会亲自参与,比如前往江南筹款赈灾。遇到必须有人出面做的事,但又会损害威望时,八阿哥就会让九阿哥、十阿哥或其他八爷党的人去做。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在户部欠款问题上,八阿哥故意让人把雍正偏袒太子党欠款的事透露给大阿哥,让大阿哥去揭发;在得知太子卖官鬻爵的事情后,他主动让门下的纳兰揆叙带着这些官员去找大阿哥引荐给康熙,挑起父子三人的矛盾;在十四阿哥闹事时,八阿哥指使九阿哥、十阿哥故意大声哭丧,导致局势愈加复杂。
通过这些操作,八阿哥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仁义道德”,而将自己的虚伪与阴险隐藏在幕后,让官员们只看到他的贤德,却无法看到他的狡猾。正因如此,他通过这种伪善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和人心。
八阿哥胤禩是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个。他的生母是卫氏,出自辛者库,连康熙帝曾提到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卑微的出身使得八阿哥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广结人缘,礼贤下士。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没有背景和母家支持的皇子,他更容易获得朝中官员的支持,尤其是一些朝堂重臣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八阿哥能够成功,他们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八阿哥的卑微出身和缺乏背景,反而成了他争夺皇位的一个优势。
另外,八阿哥对待朝臣的态度也极为宽容。他不像大阿哥那样依靠自己的门人,或像太子党那样有亲信,三阿哥的团队也以文人墨客为主,雍正和十三阿哥则是铁板一块,外人很难融入。而八阿哥却对朝臣非常宽容和开放,因此总有许多朝臣围绕在他身边,这也使得他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