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隆基早死几十年,他的成就可能无法超越李世民,甚至只能与李治平起平坐。李隆基在继位的路上面临了许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阻碍不是父亲李旦,也不是姑姑太平公主或奶奶武则天,而是他的嫡长兄,李成器。
李旦是武则天和李治的最小儿子,他被封为豫王,妻子是刑部尚书的孙女,陕西刺史的女儿刘氏。李成器是李旦的长子,出生时李治仍然是皇帝,武则天是皇后,太子是李旦的六哥李贤。李成器两岁时,李显继位,成为新的皇帝。五岁时,李治去世,李显登基,但没过多久,武则天废了李显,李旦继位。李成器则被迫成为了皇太子,一个极为危险的位置。作为皇帝的儿子,李旦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何况是李成器这个孙子呢?
甚至有一次,李旦的皇后刘氏与德妃窦氏去给武则天请安后,两位皇后神秘失踪,连尸骨都没有找到。而这位德妃窦氏,正是李隆基的生母。此时,李成器和李隆基便产生了共同的思念与目标,他们一起在生死边缘挣扎生存。六年后,武则天终于废了李旦,自己登上了帝位,李成器也被废除了太子的位置,成为了普通的皇孙。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依旧未曾好转,因为武则天大肆杀戮李家族人,为了保命,李成器与李隆基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做什么事都在一起,相互信任,无所隐瞒。
经过了十五年,武则天退位,李显重新登基,李旦一家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李显深知弟弟的困境,于是封李旦为安国相王,并封李成器为亲王。但李成器为了避免引起过多的关注,婉拒了这个封号。不幸的是,五年后,李显被妻子韦皇后毒死。韦皇后企图效仿婆母武则天称帝,于是决定除掉威胁最大的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得到消息后,果断杀死韦皇后,并将父亲李旦推上皇位,李旦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再次成为皇帝。
然而,李旦在选择太子时却陷入了两难。根据身份,嫡长子李成器应该是太子,但没有李隆基的帮助,李旦根本无法登基。李旦担心,如果李成器做了太子,那么李隆基会不会效仿李世民,杀了哥哥争夺皇位?毕竟李唐家族的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血腥事件。此时,朝堂和大臣们开始思考,李旦也在纠结,而李成器则默默地等待着结局,毕竟他已经成功地帮助父亲一次,是否还会再次出手?
出乎意料的是,李成器主动提出放弃太子之位,决定让有功之人继位。即便李成器亲自说出了这一决定,李旦依然对他宠爱有加,反复确认了几次,才放心地把太子之位传给了李隆基。在诏书中,李旦特别强调,李成器是主动放弃,而非被废除。李旦此举不仅为了保住李成器的面子,也让李隆基明白,哥哥在此事中的牺牲和付出。
但太平公主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她准备挑拨离间。李成器无奈,只得主动请命离开,前往外地。李旦见儿子离开后,也主动禅位,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这一切表明,李旦和李成器父子俩的豁达与宽容,他们对权力的态度非常洒脱,愿意放手让位。
然而,李成器去世后,李隆基依然追封哥哥为皇帝。这对兄弟之间的感情,体现了李唐皇室中兄友弟恭、和睦相处的典范。李成器与李隆基的关系,不仅仅是兄弟,还是挚友,他们的结局,既是对李唐家族的祝福,也是他们两人智慧与胸怀的体现。
与李隆基后来的历史骂名相比,李成器度过了他余生的快意时光,谁更聪明,谁更值得敬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