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皇室受世界瞩目?让人尊重的人格魅力 以软外交直面战争责任
尽管经历了无数武士政权的更迭,日本皇室从未中断过其延续,形成了长达1500年的辉煌历史。凭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日本皇室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并在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通过访问其他国家,直接面对战后遗留问题。日本前外相福田赳夫曾评价道:“许多外交官都难以望天皇亲善外交之项背。”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皇室如何通过“软外交”展现其影响力。
日本皇室位居世界第一 历史最悠久的王室
在世界上,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王室,但日本皇室尤为独特。虽然传说中其诞生可追溯至公元前,但有可靠记载显示,日本皇室至少从6世纪开始延续,已有1500年的历史。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皇室是历史最悠久的王室,其次是10世纪成立的丹麦王室,再是11世纪起源的英国王室,接着是可追溯至15世纪中叶的西班牙王室,以及经历多次更迭、现王朝起源于16世纪的瑞典王室。
关于称呼方面,日本国内称其为“天皇”,而在国际上常被介绍为“Emperor(皇帝)”。在记录日本历史的《日本志》中,德川将军被称为“世俗皇帝”,而天皇则被称为“天子”或“帝(ミカド)”,被描述为“圣职皇帝”。直到明治时代,“天皇”这一称呼才正式使用。著名的黑船事件中,佩里提督在提及天皇时,也使用了“Emperor(皇帝)”这一称号。
按理说,当武士政权夺取权力时,皇室本应随之衰落。在中国,历代王朝一旦被推翻,整个王室往往随之消亡。然而在日本,即便武士掌权,也对皇室保持敬重,即使夺取了政权,皇室依然通过授予武家官职保有一定影响力,武士政权也善于利用这一点。
此外,武士政权结束后,政权又会归还天皇,例如建武新政、王政复古等时期,皇室从未中断。皇室与武士政权形成了一种双重标准的关系,共同跨越时代,这种治理模式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总之,延续了1500年的日本皇室堪称独一无二。目前全球共有28个君主制国家,这些国家以及曾经拥有王室的国家,都对日本皇室怀有深深敬意。福田赳夫在陪同裕仁天皇出访时曾表示,许多外交官都无法匹敌天皇亲善外交的能力。普通日本人可能不太感受,但在国际社会中,日本皇室凭借其悠久历史和独特人格魅力赢得尊重,是日本重要的外交资产。
在讨论天皇出访时,国会曾反复讨论“天皇是否为国家元首”的问题。宪法中未明确记载,天皇在国内被视为国民团结的象征,但在国际上常被理解为国家元首,这种双重标准可能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即位礼、大丧仪等重要仪式中,皇室仍保持古老传统,持续进行不变的仪式体系。宫中祭祀活动旨在祈愿国家与国民的安宁与繁荣,传统持续传承。尽管坚持政教分离政策,皇室仍保留新尝祭、大尝祭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仪式,延续历史传统。
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当时正值巴黎召开禁止化学武器国际会议,149个与会国家全体默哀。2月24日举行的大丧仪,164个国家、国际组织代表及各国元首出席,规模空前。不过,荷兰王室未出席,但其对裕仁天皇的感情始终未变。各国媒体也纷纷推出日本专题节目,这成为重新审视皇室存在意义及战争责任的契机,引发国际关注。
相比之下,英国王室较为开放,而日本皇室传统上更保守,“菊之帷”依旧厚重,与其他王室相比不太透明。近年来,宫内厅为了顺应信息时代,通过Instagram等平台介绍皇室,努力打造更加开放的形象。神秘感与每年庄重祭祀结合,使各国对皇室心生敬畏。
明仁天皇正视战后遗留问题,他曾前往各地战场献花,深深鞠躬,其慰灵之行成为象征祈愿和平的重要场景。他先访问冲绳及日本国内战场遗址,随后又前往硫磺岛、帕劳、越南、菲律宾、檀香山等地,为阵亡者祈福。他真诚的姿态和通过“天皇语”表达的和平祈愿始终如一,直至退位,这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仁天皇的努力,使皇室外交肩负起新的使命。
战后,作为裕仁天皇代表的明仁皇太子完成了大量出访任务,但这并非他一人之功。裕仁天皇的弟弟们,如三笠宫崇仁亲王、高松宫宣仁亲王、常陆宫正仁亲王等,也访问各国,加深新生日本的友好关系。在战后赔偿告一段落后,他们作为和平国家的使者,访问亚洲及欧美国家。
由于皇室成员并非首相或内阁成员,他们的外交被称为“软外交”,这种方式在未来仍将为日本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