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十四期
赵占魁:边区工人的旗帜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一位劳动英雄——他就是赵占魁。毛泽东称他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并题词“钢铁英雄”。
1896年,赵占魁出生于山西定襄一个农民的家庭,从小家贫如洗,为了生计四处漂泊。1938年,他到延安参加抗日。在延安,他在工人学校学习,努力识字,积极学习革命道理。当年12月,赵占魁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9年春天,毛主席号召开展生产运动。边区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创办农具工厂,调赵占魁去当翻砂工人。他兴奋地说:“这可有了为党出力的时候啦。”
一走进农具工厂,赵占魁就主动要求当最脏最累的炉前看火工。此后,他几年如一日,以厂为家,在2000摄氏度高温的熔铁炉边辛勤地工作着。他惊人的劳动热情,像炉火一样,一直熊熊地燃烧,从不熄灭。
平时,他总是上工比别人上得早,下工时总让别人先走,然后自己收拾了所有的工具,再围着工厂巡视一周,检查一下是否有人把工厂的东西乱放乱丢。“工厂是公家办的,同时也是咱们自己的,跟旧社会完全不同啦。”赵占魁常常对工人们这样说。
1941、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工厂的生活也非常艰苦,生活问题常常影响着工人们的生产情绪。赵占魁想尽各种办法节省粮食,组织生产,改善工人生活。他忠实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品质带动了工人生产,工厂的生产效率又提高了起来。
为了发扬赵占魁这种宝贵的革命品质和新的劳动态度,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各公营工厂组织开展赵占魁运动,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应“发展赵占魁运动于各厂”。随着“赵占魁运动”的深入开展,工人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和工厂的生产面貌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赵占魁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的人物,先后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工人旗帜”等称号。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会场。
解放战争时期,赵占魁随西北野战军征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职工家属生产地雷。1950年9月,赵占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时至今日,“始终如一、积极负责、老老实实、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赵占魁精神仍是激励一代代劳动者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