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大将,很多人可能对他的战绩不太了解,似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少听到他参与的消息。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能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排名还很靠前呢?
这位从“青山大学”走出的猛将,在红军时期非常勇猛,打仗极为生猛,甚至有“徐老虎”这样的称号。
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这人打仗有瘾,走路也有瘾,就是当官没有瘾。”这句话反映了他对战斗的热爱,以及他对权力的态度。实际上,在参加革命之前,他曾是北伐军的一名排长。四一二事件后,组织派他回到家乡展开武装斗争,拉起了一支自卫队,并且参与了黄麻起义。在他的领导下,这支队伍不断遭到敌军围剿,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壮大,并最终改编成了鄂东游击队。
随着红四军的成立,徐海东成为了该军的一名团长。在担任团长期间,他指挥了一次战斗时,腿部中弹,受伤后先在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到军属家里养病。虽然他一直渴望回到老部队继续指挥打仗,但当时上级并没有同意,而他所在的团也已经有了新的团长。上级指示他继续养病,待后续安排。然而,徐海东坚持表示自己可以担任副团长,帮助新团长工作。上级领导觉得这不太合适,但他坚持认为团长和副团长只是职位不同而已,于是在他的请求下,最终同意让他担任副团长。
第二次“让官”发生在1934年。当时,国民军加紧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军的上级派遣了程子华来协助徐海东和吴焕先的工作。程子华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曾指挥过多次战斗,因此徐海东向上级申请,让程子华担任军长,而自己担任副军长。最终,这个请求得到了批准。后来,吴焕先政委牺牲后,程子华改任政委,徐海东才担任了军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担任了115师的旅长,但因为健康问题,他在一年后前往延安养病。1939年,他加入了新四军,担任第四支队司令员。然而,几个月后他的旧病复发,虽然如此,他依然带着一支小分队坚持打游击。
解放时期,徐海东几乎完全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解放后,他得知自己被评为大将时,感到非常愧疚。他认为自己没有做出更多的贡献,怎么能接受这么高的军衔呢?然而,领导对他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是恰当的,既不高也不低。
徐海东是红25军的创建人,尽管这支部队最初隶属于红四方面军,但当红四方面军撤离时,25军的大部分主力已经随军走了,留下的只是少数部队。就在这种情况下,在吴焕先和徐海东的领导下,红25军一度发展到了一万多人。而且,在1934年,他们在长征途中率先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并广泛发动群众,这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革命举措,后来的许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也未必能与此相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海东的老部下韩先楚和刘震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若徐海东也被授上将,显得就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