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经济崩盘有多恐怖?卢布贬值近百倍,百姓穷到只能吃土豆!
迪丽瓦拉
2025-10-29 06:01:01
0

曾经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最终却分裂成了15个小国。俄罗斯竭尽全力,才勉强保持住了自己的基本面子。那么,苏联的经济崩盘真的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吗?

体制改革

苏联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包含了多个小国家。这些小国的存在,是苏联成为世界两大阵营之一的重要基础。刚开始,这些小国本以为跟随大哥苏联就能享受富贵,但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苏联成立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的改革。当时,全球的中央银行大多由资本家控制,货币的发行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国家和政府也受到资本家的左右。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苏联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成为了第一个将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国家。这样,苏联的中央银行便由政府掌控。尽管当时的苏维埃政府还很年轻,缺乏足够的实力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抗衡,但它依然坚决推行这一政策。正当政府为了掌控央行而感到焦头烂额时,曾经从沙俄冬宫掠夺大量黄金的叛军,突然向苏联投诚。当时国际上依旧实行金本位制度,黄金的大量输入使得苏维埃政府成功掌控了央行的主动权。这也为共产主义在苏联生根发芽提供了基础。

战后的快速修复

二战爆发后,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尽管苏联在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二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身份让其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突出,但战后的胜利对苏联来说也是一种惨痛的胜利。在与纳粹德国的激烈对抗中,苏联损失了大量年轻生命,而这些年轻人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劳动力。因此,斯大林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出?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斯大林决定引进大量先进设备来代替人工,并且投入巨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正是这些举措,使得苏联的经济得以在二战后迅速恢复,战前战后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太大差距。同时,苏联也在战后收获了不少,不仅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还成为了全球两大强国之一。

然而,在苏联经济恢复后,政府将发展的重心全力投入重工业,而忽视了轻工业的成长,并且在农业上推行“大农业”政策。这些决策为苏联后来的经济崩盘埋下了隐患。

卢布贬值近百倍

到1980年,苏联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迹象。到了1986年,经济几乎崩溃,高层开始试图进行经济转型,但为时已晚。外部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打压也让苏联的经济失去了回旋余地。在短短两年内,苏联的GDP下降了25%。

到1990年,苏联经济全面恶化,形势就像失控的飞机,快速下坠。那时,苏联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外债也飙升,职工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人们甚至开始用卢布当柴火烧,商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1000卢布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为了生存,很多苏联人只能依赖存储量最多的土豆来维持生活。

到了1991年底,苏联最终没能承受住压力,分崩离析。俄罗斯成为了唯一的继承国,接管了苏联的海外资产、存款、外交机构等。然而,俄罗斯也必须承担苏联未偿还的高额外债。

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二战后,苏联的突然崛起和最终的崩塌令人感叹。可以说,短短几十年,苏联的经济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那么,苏联究竟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呢?

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通过大量的对外援助和武器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在二战后,世界霸权从英国移交到了美国手中。美国经济迅速复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头羊。

而苏联,在经历二战后,也成功地确立了共产主义国家的地位,国际地位显著提升。通过对德国的掠夺,苏联虽然劳动力不足,但凭借财富弥补了这一缺口,经济很快恢复了。

战后后遗症

苏联经济的快速复苏让人民看到了希望,大家仍然崇拜着共产党,这成为了苏联的民族信仰。然而,苏联当局却逐渐疏远了这种信仰。在战胜德国后,苏联开始注重发展军工产业,把重工业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尽管重视军工发展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证,但苏联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军工产业,而忽视了轻工业和民生产业。

轻工业、服务业等民生相关的产业本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但苏联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忽视了民生产业的重要性。

农业大锅饭

在农业方面,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并推行大锅饭政策。为了更好地监督百姓,农业成了军工产业的主要“输血源”。一开始,这种计划经济在苏联广阔的土地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功,但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也暴露出来。

军工产业的消耗巨大,而农业所创造的财富已无法满足军工的需求。尽管苏联领导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未做出有效改变,反而加剧了对农民的压榨,导致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恶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日益严重,但农民的工资却长期未能提高,激励机制严重不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下降。

石油大国

苏联经济的崩溃十分惨烈,卢布贬值近百倍,百姓贫困到只能吃土豆。然而,苏联的地大物博为其带来了另一种机会,那就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尽管民生产业疲弱,但苏联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逐渐崭露头角。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最初,苏联的石油主要出口到东欧国家,进行物物交换。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苏联的主要客户转向了西欧国家。

虽然当时正处于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峙,但苏联依然决定向西欧出口石油。其背后有着明显的政治考量,苏联希望通过石油来加强西欧对其的依赖,从而为冷战中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苏联国内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和技术滞后,使得它不得不通过石油交换外汇,进而进口先进设备和生活必需品。

经济回暖

在石油出口的推动下,苏联经济短期内得到了好转。商店外的长龙不再出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缓解。尤其是1973年,西欧爆发石油危机,国际油价暴涨,而中东石油停止供应,苏联抓住机会,加大了对西欧的石油出口,出口量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

然而,苏联的石油开采技术仍然落后,产量有限,因此不得不削减对东欧国家的供应,集中满足西欧的需求。

内忧外患

尽管经济有所回暖,但美国并没有放松警惕。在石油危机后,美国联合盟国大力打压大宗交易价格,导致苏联的石油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苏联内部的阶级斗争也加剧了国家的动荡。斯大林晚期,个人崇拜盛行,官僚腐败、派系斗争愈发严重,这些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即便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改革来扭转局面,但苏联的经济崩盘已经难以逆转,解体已成必然。最终,苏联的解体为新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三国那段历史一直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的内容。最初我接触的是《三国演义》版本的三国,那时我年纪还小,...
900万粉丝网红夫妇被举报偷税... 近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被举报偷税,追缴和罚款超2300万元,此事一度引发热议。10月28日中午,...
原创 清...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气,它不仅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对于...
原创 徐... 三国名将中,徐晃是否最不讲义气?如果让关羽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我和公明有深厚的交情...
原创 杨...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0月28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波特兰开拓者背靠背客场...
香港老戏骨“欢喜哥”许绍雄去世... 据媒体报道,香港资深艺人许绍雄因癌症致器官衰竭,10月28日凌晨安详离世。 这位港剧“金牌绿叶”...
原创 掌... 刘牢之与吕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身处动乱时代的猛将,都掌握过一支举世闻名的军队,且都曾二次叛主,...
沙王冠-C罗哑火本泽马破门 十...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沙特国王杯1/8决赛,利雅得胜利对阵吉达联合。上半场,迪亚比助攻本泽马破门...
原创 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不再是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而更多的是结婚后生...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本次展览展出...
原创 英...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了动荡,太平天国的起义像暴风骤雨一样席卷了整个大地,清政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
里耶古城遗址和秦简博物馆焕新开... 新华社长沙10月28日电(记者张玉洁、王腾)28日,里耶古城遗址与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经过提质改...
又添近代新闻出版人物史料!岭南... 近日,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推出《金灿然文集》,这部作品是“近代新闻出版人物史料丛书”的一种,为新中国第...
2.27米神王宙斯“降临”,古... 宙斯、阿波罗、波塞冬、雅典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古希腊罗马诸神将“降临”上海。 澎湃新闻获悉,继“...
新书讲述1929年华尔街崩盘始...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0月15日刊登题为《1929年华尔街危机的教训》...
原创 汉... 汉武帝晚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决战达到了空前的激烈程度。尽管这场战斗中,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匈奴却并未...
原创 北... 寇准,字平仲,汉族,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寇准在太平兴国...
原创 李...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并不算特别显眼。翻开史书,你会发现他常常被描述为一个温和、缺乏...
原创 大... 大明灭亡后,南明的历史可谓波澜起伏,经历了“四帝一监国”的更迭。这些君主最终都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让...
原创 刘...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深感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事实上的普及可谓任重道远:有人发个帖子,说古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