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曾经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段历史,这种政体在东西方的许多文明中都曾广泛出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增长,传统的“君权神授”思想逐渐失去了效力,“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开始广泛传播。很多国家的君主因此被推翻。但尽管如此,今天世界上仍然有少数君主制国家存在,其中一些君主虽然没有实际权力(如日本天皇),一些虽然有名无实(如英国女王),而另一些君主依然掌握着实权。今天要讨论的便是泰国王室。
泰国古称“暹罗”,拥有悠久的历史,现如今的朝代被称为“曼谷王朝”。1782年4月,吞武里王朝发生政变,时任国王郑信被迫退位。郑信的部将昭披耶却克里带领军队平定叛乱后,自己登上了王位,并自称“拉玛铁菩提”。他在给清朝乾隆皇帝的奏表中谎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清廷误信了这一谎言,最终册封他为“暹罗国王”。直到拉玛六世时期,才正式追尊昭披耶却克里为“拉玛一世”。
在拉玛七世(1925—1935年)统治期间,全球民主共和的思潮也开始影响暹罗。由于泰国的政权是由军人通过政变建立的,曼谷王朝与中国的宋朝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对军人的势力保持警惕并加以打压。1932年6月,借着全球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泰国军人集团发动政变。经过政变,军人掌握了实权,并要求拉玛七世在直接退位和君主立宪之间作出选择,最终拉玛七世不得不接受君主立宪。
1933年,拉玛七世被迫退位,年仅8岁的侄子拉玛八世继位。此时,原本沿用的“暹罗”国名被正式改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虽然拉玛八世是名义上的国王,但在军方掌权的情况下,他实际上成为了傀儡,泰国也进入了所谓的“君主立宪”时代。然而,这一历史进程在拉玛八世去世后发生了转折。
1946年6月9日,年仅21岁的拉玛八世在王宫被刺杀身亡,年仅19岁的弟弟普密蓬继位成为拉玛九世。此时,泰国的实际掌权者是军事独裁者颂堪。颂堪在二战期间曾支持日本法西斯,战后成为战犯,但在短短一年内便被无罪释放,并迅速重新掌握了权力。1948年,颂堪成为泰国总理,控制了最高权力。
然而,拉玛九世并不是一个顺从的傀儡。即位初期,虽然他还年轻,且意识到自己尚未完全掌握权力,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对政府的不满。即位两个月后,拉玛九世便前往瑞士洛桑大学攻读政治与法律,这一举动让颂堪认为他可以继续稳固自己的政权。然而,拉玛九世并未因此失去对国内局势的掌控。
尽管身在国外,拉玛九世对泰国国内局势非常关注。在颂堪掌权后,他开始提拔亲信,尤其是从陆军中提拔的一些高官,这引发了不少军官的不满。1948年10月1日,年轻的军官们发动了兵变,但很快被颂堪镇压下去。1949年2月26日,海军也因不满陆军的掌控而发动兵变,虽然一度占据上风,但由于援军未能及时赶到,最终失败。
在这场兵变后,泰国国内的政权结构出现了变化。1949年3月,泰国通过新宪法,恢复了国王的部分权力,国王开始重新掌握一定的实权。1950年,拉玛九世回国加冕,虽然外界认为他并不热衷于权力,但实际上,他逐渐开始重新掌握国家大权。他恢复了王室跪拜礼,甚至颁布了“大不敬罪”,禁止任何人公开议论王室。表面上这些举措是恢复传统礼仪,实际上却意味着王室权力的恢复。
为了重拾王室的权力,拉玛九世非常清楚,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因此,他培养了一名亲信沙立·他那叻。沙立在1951年成为颂堪内阁的国防副部长,1956年又成为了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7年,沙立突然反击颂堪,一举推翻了其政权。次年,沙立通过政变再次掌握了泰国的军政大权,最终于1959年成为总理。
拉玛九世支持沙立,原因在于沙立是王室的忠实支持者。在沙立成为总理后,他不仅公开支持王室,还通过安排王室成员慰问民众,进一步巩固了王室的地位。进入70年代后,泰国的民众开始要求进行民主选举,拉玛九世顺应民意,任命了政法大学校长讪耶·探玛塞担任总理,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然而,民众的支持并未维持太久,1976年爆发了反对民选政府的抗议活动。尽管如此,拉玛九世并没有容忍对王室的挑衅。当抗议活动升级,甚至连王储的雕像被毁时,拉玛九世采取了强硬措施,派军队血腥镇压了抗议。这一行动进一步巩固了王室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拉玛九世在位期间,泰国经历了多次政变,发生过19次政变,总理更替了35次。尽管如此,王室的地位始终稳固。拉玛九世还建立了一支只听命于国王的军队,这支军队成为他平衡国内政治力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通过树立个人崇拜,使军队中的士兵以服从国王为荣。
在这个动荡的政坛中,拉玛九世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影响力。他不仅恢复了王室的尊严,还通过实际行动加强了王室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