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读圣贤书未必圣贤,一介酸儒未必真“酸”
迪丽瓦拉
2024-11-24 03:49:23
0

原标题:吴敬梓:读圣贤书未必圣贤,一介酸儒未必真“酸”

提到《儒林外史》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总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来激励年轻人,不要欺负年轻人陷入贫困!还是历史剧中屡屡引用的“三年清郡,赚十万雪花银”?还是那句流传在大街小巷的俗话:“不吃羊肉,就会浑身生病”?是的,这些熟悉的句子都出自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而有趣的是,这本书批判科举制度和讽刺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正是吴敬梓,一位酸涩的学者被认为是多次失败的人。

吴敬梓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封建礼教大家庭的受害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吴敬梓出生于安徽一个官僚家庭。这个家族生意很大,人口也很多。大叔吴琳名气很大,但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他只好收养了第二任妻子吴文彦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吴敬梓。在父亲的引导下,吴敬梓自幼也开始读书,研习四书五经,希望以求名作为出路。但家庭纠纷的漩涡很快就袭击了孩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吴敬梓的生母病逝。吴敬梓的特殊身份,两种身份,两个家庭,也意味着他可以获得两份财产。于是家里的其他人就不断的怨恨和攻击他。这段时间,吴敬梓心情郁闷,只能逃入诗歌、小说等文学的海洋里。大量的读书让他腾出了时间处理家里的琐事,也为他日后走上文学之路铺平了道路。

事情在吴敬梓十八岁时出现了转机。虽然生父吴文彦的去世让他感到家庭矛盾不可调和,但通过多年的努力和考试,吴敬梓放弃了儒袍,穿上了书生的绿衫。吴敬梓,考上进士,也算有名了。与此同时,他的父亲吴林被选为江苏省赣榆县学县,他即将携家人离开安徽赴任。后来,光荣离家的吴敬梓在赣榆接受了更为系统的科举教育。他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刻苦学习和刻苦练习,变得更加聪明。他的文章受到周围人的一致好评。在赣榆的五年里,年轻有为的吴敬梓甚至还结婚了,夫妻俩生活和睦。可以说,在赣榆的五年是吴敬梓一生中难得的闲暇时光。

真正让吴敬梓面临社会危险的是继父吴琳的去世。因为继子的身份,吴敬梓心生嫉妒。生父和继父的去世给他留下了很多遗产。家庭有多大,人的愿望就有多大。多么难填啊。吴家的叔叔伯伯们打着道德、教育、孝道的旗帜登场。在争夺遗产的斗争中,吴敬梓孤军奋战,两面受敌。最终,家庭破裂以悲惨收场。祸不单行的是,吴敬梓的妻子陶氏却一次次卷入拉锯战。他不堪忍受族人的欺凌,卧病在床,含恨而死。他的家产被夺走,他的妻子也去世了。二十多岁的吴敬梓就在这样的磨难中变得迷茫了。他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生命和生计的意义。又过了几年的迷茫,吴敬梓一转眼就快三十了。

多次竞选失败的吴敬梓已经三十岁了,但家庭和事业却没有起色。他周围都是形形色色的朋友,有的落井下石,有的冷眼旁观,有的故作客气……独自一人,他不禁开始问自己: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我从小学习刻苦,才华横溢。我觉得我的文章即使不精彩也还算有道理,但比不上一些烂文人写的附庸风雅的狗屁文章。八股文得什么样的学者?一个熟读圣贤书籍的读书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但内心却有一种随从他人、崇拜他人的小人的样子。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谦君子吗?父母去世、家庭纷争、妻子去世、家道中落、科举失利后,吴敬梓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这个病态的社会,反思这个腐朽的封建制度。

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吴敬梓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大城市的繁华并没有让吴敬梓眼花缭乱。相反,在百姓烟火的熏陶下,吴敬梓变得少了一些愤世嫉俗,多了一份人情味。吴敬梓随手写了一篇赞美文,就考取了朝试资格。多么讽刺!精心写的治国之文往往会失败,但花言巧语的文体文章却能受到好评。仿佛遮盖科举的面具被刺破,揭露了统治者欺骗世人、盗取名誉以维护封建阶级统治的科举真面目。吴敬梓生病了,拒绝参加考试。 “如果靠诗词歌赋来获得官位,就算达到了司马相如的层次,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吴敬梓甚至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出生地,他决定此生不再参加任何考试。任何考试都结束了。

我们不知道吴敬梓什么时候产生了写书的想法。也许生活中的巨大变化让他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与底层民众的接触丰富了吴敬梓的世界观。吴敬梓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世情的严酷,对人的世故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一切促成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现实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诞生。

我们只知道,《儒林外史》中记载的各种故事都与他自己的经历息息相关。书中所描述的余博士,是对自己在家庭中的经历的隐喻,也是对冒充圣贤的文人、冒充英雄的痞子的隐喻。流氓、附庸风雅的地主乡绅……吴敬梓通过描绘真实的封建生活场景,揭露和批判了礼仪的虚伪和封建制度的腐败。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歌颂了一个坚持自我和真善美的人性的真正的儒生。 《儒林外史》的创作揭示了封建制度下所谓盛世和所谓八股选士的最真实面貌。

乾隆十九年(1754年),吴敬梓病逝于扬州。友人陆建增将他拘束,送回南京,葬于清凉山麓。吴敬梓是一位穷书生,一生被认为多次失败,死后却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也许这位穷书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为大清的稳定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不可磨灭的,有很多人在提到孝庄的时候...
原创 徐...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
原创 诸...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在知道司马懿会固守不...
原创 大... 在追寻城市发展轨迹的同时,体验工业历史的脉动。定于3月22日20:09,由市委宣传部指导,淄博市融媒...
萧何的知名度为什么远远不及张良... 首先,猎奇心理。 韩信从胯下之辱,到位列兵仙,完全就是人生逆袭的楷模,后来他被吕后联合萧何杀害,又涂...
项羽如何运用战略眼光和智慧来对... 项羽要运用战略眼光和智慧对抗刘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长远战略:项羽应认识到统一全国的...
原创 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后的一天,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与红十五军...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
原创 庞... 孙膑被剜去了膝盖、脸上被刺了字,趴在猪圈里像一条狗一样大口吃着猪粪的时候,他的眼角已经闪烁着仇恨了。...
原创 李...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为了飞黄腾达,他辞去了在楚国的官位,进入秦国成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他得到秦...
原创 读... 汉军主帅韩信率领军队,在井陉口(河北省)一带与赵军交战,汉军用三万兵力,打败了赵军二十万兵力,是一场...
原创 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公元前227年的秋天,天气异常的寒冷,荆轲的背影孤独而悲壮,...
吴起:从鲁魏楚的征途看战国改革...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火连天,在这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吴起是一会才华横溢且极具争议的人投入,他以其...
原创 儒... 前言 提起李振军,很多人知道他是个文职将军。他的妻子是贺捷生少将,岳父是贺龙元帅。 再往深处扒,会...
原创 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但评话三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评...
原创 陕...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先生奋笔疾书,写下《少年中国说》,多少年来,让无数读者振奋,然而,梁启超先生笔...
原创 谁... 看了很多堪比恐怖片的清朝时期后宫旧照片,很多人都觉得满清无美人,清朝的皇帝其实也挺悲惨的,从宫女到妃...
原创 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六七十年代,各省的驻军情况,例如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等...
原创 李... ###标题:李世民贴身保镖,曾率军灭百济,立下赫赫战功,却被李治发配边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
党史百年天天读 · 3月24日 重要论述 1938年3月24日 毛泽东、刘少奇致电八路军总部、各师、朱瑞并各省委等,提出要立即组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