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七品知县坐镇一方,权力非常大,可为何就是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
迪丽瓦拉
2025-10-30 14:02:32
0

知县为何要忌惮举人呢?因为谁也无法预见,这个举人会不会最终考中进士,甚至有可能成为状元、探花或榜眼。就像如今大家开玩笑说的美国为何如此重视校车一样:“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美国总统很可能就会坐在这辆校车里。”同样的道理,知县也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因为谁能知道,这个举人未来是否会成为他上级,甚至是地方的知府、巡抚、总督,或者一国的宰相。

自从隋唐建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贫苦的子弟终于有了通过考试做官的机会。只要考中进士,就能一跃成为权贵阶层的成员。虽然科举制度给了贫家子弟与贵族子弟平等的机会,但实际上,考中科举的机会却极为渺茫。

在科举时代,学子必须跨过四道关卡,才能最终跃入龙门,成为官宦之家的一员。首先是县州级的“童试”,考中后称为秀才;然后是省级考试的“乡试”,通过后称为举人;接着是国家级的“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最后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通过后称为进士,前三名分别被称为“三元”: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一旦考中,国家就会统一安排授官。

试想,这比现在的高考要难得多!要考中进士,简直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在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中,中国只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以及数百万名举人。要知道,在这千年间,进士的数量不过10万出头,想考中进士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举人的数量看起来有几百万,但分布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七个时期,每个朝代的举人也不过几十万。这样的比例其实并不多。而且,举人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当官。当然,在清朝乾隆十七年后,举人可以通过“大挑”进入官场。“大挑”就是让那些虽然是举人但没有官职的人有机会晋升,当时,吏部会根据举人的才能和形象来挑选。比如,某些举人可以被任命为知县,或者担任教职。

因此,科举的难度可见一斑。虽然比起之前朝廷以家世来选官,科举制度已经对贫穷子弟相对公平了。虽然很难,但只要肯用功读书,依然有机会做官。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知县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首先,只要考中举人,便有机会入京参加会试,若才学过得去,很可能就会考中进士。进士,即使起初没什么显赫地位,混得好依然有机会成为知县的上级,甚至可能成为地方总督、中央尚书这样的高级官员。所以,知县当然不愿得罪这些有潜力的人,谁知道他将来是不是会成为自己上司呢?

其次,能当上知县的人并非庸才。举人已经拥有了当官的资格,像清朝乾隆时期的举人,如果条件合适,随时有可能通过“大挑”进入官场。举人不但可以与知县平级,甚至有可能超越知县,成为更高一级的官员。知县自然没有理由去得罪这样的人。

再者,知县要想治理好地方,就必须依靠地方的豪强。能成为举人的,往往是当地的有势力之人,这些人掌握着地方的资源和权力。知县若得罪举人,将很难得到地方豪强的支持,这对他治理地方的政绩是极为不利的。如果知县想升官,就必须讨好这些举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地方,取得政绩,最终有机会升职。

最后,知县还需要政治盟友。举人即使暂时没有官职,也有通过科举进升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一跃成为状元、进士等高官。因此,聪明的知县一定会拉拢举人,而不是得罪他们。毕竟,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建立深厚的关系。如果知县在举人尚未得势时就与其交好,日后举人一旦成功,必定会记得知县的恩情,并在他升职时给予帮助,从而使知县也能随之获益,最终达成双赢的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1922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
原创 唐... 在古代历史上,皇子继位为君主后,通常会将未曾担任过帝王的父亲或祖父等先辈追认为帝王,这是比较习惯的做...
原创 1... 一件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座古迹映射着过去的辉煌,哪怕是一砖一瓦,也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原创 这...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喜欢斗熊猎虎,例如康熙曾猎杀过熊,孙权也曾亲手杀过老虎。但没有哪位帝王像他...
原创 诸... 前言: 历史中的人物常常比我们所见到的要复杂得多,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外人无法轻易触及的。对于历史人...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也经历了无数战争,许多王朝随之更替。在历史学家的统计中,从夏朝开始,中国一...
敲锣打鼓!芝英昨天热闹非凡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永康人) 10月29日,应氏南宗始祖应詹芝英建郡1700周年庆典在永康市芝英...
【统一战线•时光剪影】10月3... 1944年10月30日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讲话,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的统一战线方针。 ...
原创 康... 前言 索额图出生在清朝初期,那时正是满洲铁骑横扫天下、建立大清帝国的辉煌时刻。作为满洲贵族的后代,索...
原创 古... 古代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你可能不敢相信答案! 在古代,信息传递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因此很...
原创 细... 刘备在三国时期举起了“兴复汉室”的旗帜,这让他获得了越来越多支持者的拥护。刘备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大...
原创 历... 说起中国古代的那些大工程,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长城吧,那玩意儿太出名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旅游热点,象...
原创 1... 1986年,甘肃省一位普通的老汉在巡山时,偶然发现了一片珍贵的古代纸张,这一发现竟为中国带来了两项世...
原创 美... 今天我们来聊聊美国的“募兵制”。你知道吗?在美国,当兵不是被“抓”去的,而是很多人自愿选择的职业道路...
原创 百... 百年前有三个与中华血脉相连的地区,曾同属一个版图,共享农耕与游牧交织的文明。从草原商道的驼铃到红河畔...
原创 康... 提到康熙朝的名臣,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鳌拜、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等人。这些人不仅为清朝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而...
原创 征... 《水浒传》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108位梁山好汉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聚集在梁山...
原创 说...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这句话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意指刘备具有宽广...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7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原创 美... 很多人都在设想,如果有一天美国决定撤回驻扎在全球的所有军队,美国会变成什么样。许多人天真地认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