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彼此之间互相制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三国之间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吞并对方。因此,三国间的阴谋阳谋层出不穷,各种暗地里的较量不断发生。最终,蜀国先于其他两国崩塌。关羽死后,刘备怒不可遏,亲自带兵出征东吴,但由于他的冒进,这场战争不仅失败,还让刘备丧命。 在夷陵之战后,虽然诸葛亮有机会为刘备复仇,亲手杀死东吴的陆逊,但他却选择了让自己的老丈人黄承彦出面解救陆逊,这究竟是为何呢? 夷陵之战的起因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曹军,虽然这是一次合作的胜利,但随之而来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在荆州的控制权问题上。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出现裂痕。关羽守卫荆州时,东吴趁机发动攻击,最终导致关羽阵亡。当刘备得知关羽死讯时,怒火中烧,决定亲自出征东吴复仇。
刘备的决定遭到了许多蜀汉谋士的反对,其中以诸葛亮为首。他们认为既然刘备已经称帝,应该稳扎稳打,利用好蜀地的地理优势,专注于内部发展,而不是全力攻打东吴。 然而,刘备心意已决,他亲自领军出征,并命令张飞从阆中出发与他会合。但不幸的是,张飞在出征前被手下叛军杀害,这让刘备意识到他已无回头路可走。面对东吴的强劲反击,蜀军士气低迷,但刘备依然决定冒险,认为这是为蜀国复仇的唯一机会。 夷陵的对峙 蜀军进入夷陵后,刘备针对东吴水军强大的优势制定了策略。他认为,如果能封锁长江的两岸,就能切断东吴的水上优势,从而打破孙权的命脉。于是,他命令蜀军在长江两岸设置多个大营,准备静待敌人出击。 东吴方面,由陆逊担任主帅,面对蜀军的进攻,东吴将领们频频请战,但陆逊始终保持冷静,不让任何人出战。他希望以时间来消耗蜀军的耐心。双方在夷陵地区僵持了半年,刘备开始焦虑,决定主动出击,而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张飞的死亡。 陆逊观察到蜀军营地的分布后,意识到这场对峙局面不会持久。他开始部署火攻计划,在东南风的帮助下,东吴的水军用火箭点燃了蜀军的大营。蜀军一时陷入混乱,东吴水军封锁了逃生路线,蜀军彻底溃败,刘备被迫逃往白帝城。诸葛亮的八阵图 诸葛亮深知东吴和蜀汉之间的矛盾,因此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刘备决定亲自出征东吴时,诸葛亮在夷陵以西设下了八阵图。这是古代奇书中的阵法,旨在抵御强敌。诸葛亮此举是为了给刘备提供一个保险,防止东吴的追兵快速击溃蜀军。 刘备逃走后,陆逊紧追不舍。在追击途中,东吴军队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陆逊一开始没有察觉到险情,但很快他发现四周一片寂静,眼前的山势险峻,似乎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阵法中。陆逊决定派探子侦查,结果探子报告前方没有发现敌军。陆逊因此放松警惕,认为自己的军队可以轻松突破。 然而,当东吴军队进入“乱石阵”时,四周忽然出现了大量弓箭手,接着蜀军的主力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来。东吴军队陷入了混乱。就在陆逊陷入绝境时,他见到一位老者突然出现并带领他走出困局。 黄承彦解围 这位神秘的老人自称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荆州的贵族。黄承彦笑着告诉陆逊,他正是来解救他出困境的。原来,诸葛亮布下的阵法是黄承彦的女婿所创,而黄承彦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熟悉这个阵法,因此能够帮助陆逊脱困。 黄承彦帮助陆逊脱离险境后,陆逊对他表达了感激,并询问其姓名。黄承彦透露自己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月英的父亲,并表示这个阵法本身变化莫测,自己也学不会,但能够凭经验指点陆逊。陆逊对诸葛亮更加敬仰,也对自己能脱险表示感激。 诸葛亮为何要让老丈人解救陆逊?他毕竟是导致蜀军大败的敌人。其实,诸葛亮的用意在于保持三国的平衡,确保魏、蜀、吴三国的相互制衡继续维持下去。他深知,如果其中一方崩塌,另一方必将迅速吞并。为了确保三国局面的稳定,诸葛亮做出了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此外,黄承彦作为荆州的大贵族,其家族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根基。若蜀汉和东吴的矛盾激化,最终受害的将是这些士族阶级。诸葛亮让黄承彦解围,实际上是为了修复蜀吴之间的关系,为整个荆州士族阶级争取利益。这样,三国间的微妙平衡才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