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最熟悉的画面往往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实际上,这两件事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和真实历史差距很大。
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根本不到十八路,真正参与的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一位,包括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 当时大名鼎鼎的曹操,只是陈留太守张邈的下属;孙坚虽然名义上是豫州刺史,但并没有实际地盘,因此仍随袁术行动;至于刘备,当时在公孙瓒手下任职,公孙瓒忙于扩张势力,根本无暇参加反董卓联盟。所以刘备、关羽、张飞根本没到场,哪里来的三英战吕布? 虽然十一位诸侯也不算少,但讨董卓的各州郡官员各怀心思,每天都在摆酒宴、吹牛、谈笑风生,谁也不愿先和董卓的军队硬碰硬。曹操年轻气盛,忍不住训斥了他们一番,然后自己率兵迎敌。可惜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到荥阳就被董卓手下徐荣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一仗打得相当惨烈,不仅损失了兵力,曹操本人还中箭受伤。若不是堂弟曹洪骑马迅速接应,曹操很可能就此折戟沉沙。带着残兵败将回到酸枣,曹操看到大家还在吃喝玩乐,不免气得啐了一口,最终只好和夏侯惇前往扬州招募新兵,重新在河北扎营,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受挫之后,轮到江东猛虎孙坚登场。孙坚在鲁阳城东门外饮酒,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来偷袭。孙坚见状不慌不忙,一边与部下饮酒谈笑,一边有条不紊地撤兵入城。胡轸见孙坚军纪严明,兵马整齐,居然不敢进攻,只得撤退,孙坚顺利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保全实力。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孙坚率豫州军向梁东挺进,不料徐荣再次出现,将孙坚围困,打得豫州兵全军溃散。孙坚只能乔装逃出,场面惨烈,与曹操的遭遇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孙坚并未因此泄气,他边撤退边收拢散兵,占领太谷阳人,严密防守,等待机会复仇。董卓得知孙坚占据阳人后,再派胡轸迎击,同时又派吕布助阵。然而胡轸与吕布不合,吕布故意制造谣言,说孙坚要逃、城中将士夜袭,导致董卓军中大乱。孙坚趁机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其手下大将华雄也被斩杀。 孙坚战胜后名声大振,威望更盛。董卓见孙坚勇猛,派李傕前来劝说,希望以亲家关系笼络,并让孙坚提供能任刺史、郡守的子弟名单,以便保荐。孙坚一身正气,严词拒绝,立即下令进军大谷。董卓亲自出兵迎战,结果被孙坚重创,只能留下吕布掩护自己撤退。孙坚乘胜进攻洛阳,与吕布交战,吕布最终不敌败走,孙坚大军顺利进入洛阳。 由此可见,孙坚堪称汉末第二猛将,仅次于徐荣(曾击败曹操与孙坚)。关羽、张飞、吕布在他面前都显得逊色。然而,孙坚英年早逝,却被后世小说中罗贯中将斩华雄的功劳归于关羽,把战吕布的故事归于刘备、关张,实在有些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