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事迹和智慧一直为后人传颂。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有远大抱负、认为自己才华横溢的人,常常拿自己与诸葛亮相比。比如在清朝时期,湖南人有一种“三亮”的说法,分别是“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今亮左宗棠”。这三个人都才智过人,后来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他们因兵法和谋略而自称为“诸葛亮”,或者被别人比作诸葛亮。除了这三位,还有一个人物,他也曾被手下官兵们称为“诸葛亮”,不仅因为他在兵法上的才华,更因为他能做到“神机妙算”,这个人就是赵良栋。
赵良栋是康熙时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康熙皇帝称他为“伟男子”。他出生平凡,小时候虽然接受了一些启蒙教育,认得一些字,但对儒家经典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研究兵法和战略。因此,到了二十多岁,他依然没有考取功名,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直到他二十四岁那年,地方总督开始招兵,赵良栋满怀热血加入了军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赵良栋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凭借着出色的勇猛和兵法才能,他迅速积累了战功,逐步升职。他在平定四川和云南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时,他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了立下大功的英雄。因此,赵良栋不仅被封为云贵总督、兵部尚书,他的儿子赵弘灿也被封为宁夏总兵,整个家族一时显赫一时。
有一次,在率军攻打四川的过程中,赵良栋来到一个叫密树关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容易防守难以攻破。赵良栋深知此地有利可图,便下令军队在开阔的地形上安营扎寨。由于这支清军是从远方赶来的,士兵们奔波了上千里,十分疲惫。听到将军的命令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迅速搭建了营寨。
然而,正当这些疲惫的士兵们准备休息、吃饭时,赵良栋突然下令:“拆掉营寨,另择高处重建,违令者斩!”虽然大家心里不满,但还是按命令拆掉了刚刚搭建好的营寨,搬运材料到较高的地方重新搭建。此时,士兵们心里充满了抱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命令没有任何道理,完全是在无缘无故地折腾自己。他们本来辛苦搭建的营寨马上就被拆除,结果换了一个地方重新搭建,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否定了他们的努力。
然而,当他们在高处搭建好帐篷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原先安营扎寨的地方,全部被大雨淹没,变成了一片水洼。若他们没有听从赵良栋的命令,坚守原地,恐怕早已被大雨冲走。幸好他们及时改变了位置,避免了一场灾难。此时,这些逃过一劫的士兵们才意识到赵良栋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他们纷纷称赞赵良栋具备“神机妙算”,认为他简直就是诸葛亮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