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谋士之一,他的为人正直,一心致力于支持汉室的复兴。
在东汉末年,董卓开始大肆篡权,扰乱朝政。那个时代,能够和董卓抗衡的,也只有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了。毕竟,他们的家族世代担任高官,势力庞大,影响力无人能及。
这时候,荀彧正好在袁绍麾下效力。然而,当荀彧看到董卓的暴政,袁绍却无动于衷时,他对袁绍的态度开始产生了疑问。袁绍明明掌握着强大的兵力,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天子受难、皇室衰败呢?
反而是曹操,尽管手下兵力不多,资源也不充足,却敢于与董卓对抗,令荀彧对他另眼相看。虽然曹操在与董卓的战斗中败北,差点丧命,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让人钦佩。
因此,荀彧最终决定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更重要的是,曹操手中拥有汉献帝,这也坚定了荀彧跟随曹操的决心。
曹操因为有了荀彧这样的谋士,势力得以快速扩张。甚至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中,荀彧的谋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渡之战初期,曹操的兵力仅有数万,而袁绍则拥有十几万大军。曹操几乎被打得无处可退,心中已经有了投降的念头,认为保命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给曹操写信,鼓励他坚持下去,并分析了袁绍失败的原因。果然,正如荀彧所料,袁绍内部的利益矛盾导致了人心涣散,最终许攸等人投降曹操,并泄露了袁绍藏粮的秘密。曹操成功烧毁了袁绍的粮草,最终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
但随着曹操权势的不断增长,他开始越来越忽视汉献帝的存在。当曹操计划自称魏公时,荀彧强烈反对。这是因为,若曹操称魏公,就等于在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实际上与称帝无异。因为在汉代,拥有“公”这个头衔就意味着有了独立的军队和行政权力。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决定铲除他,最终对他下了杀手。
那么,为什么荀彧没有投向刘备这个一心支持汉室的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复杂。首先,荀彧在成名时,刘备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在曹操投身北方统一之前,刘备还在卖草鞋,完全没有什么声望。
即便刘备后来自称“兴汉”,但这更多是给百姓听的口号而已。刘备虽然宣扬自己支持汉室,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起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够称帝,最终实现自己的雄图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