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隋唐演义》的人,一定对秦叔宝这个人物印象深刻,他智勇双全,英俊高大。历史上的秦琼是大唐开国的功臣之一,也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最初,秦琼是隋朝军队将领护儿的部下,后来跟随隋将张须陀长期与瓦岗军等农民军作战。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带领军队击败了张须陀,之后,秦琼与陈咬金等人一起投降了李唐。
在李唐阵营中,秦琼屡立战功
投奔李唐后,秦琼始终跟随李世民作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每当敌人有勇猛的将领,李世民总是派秦琼去迎战,而他几乎每次都能单枪匹马将敌将斩杀,战无不胜。秦琼参与了征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人的战役,冲锋陷阵,勇猛无敌。李渊曾对秦琼感慨:“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能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一些仆婢和财帛?”然而,这样一位猛将,在李世民凭功论赏时,却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实在令人费解。
玄武门之变中,秦琼选择了中立
这一切都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有关。原本,李世民并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太子李建成得到了父亲李渊的宠爱和群臣的支持,再加上他本身也有不少功绩,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而李世民野心勃勃,他不甘心只做辅佐之臣,且手下的许多将领都在怂恿他动手,最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血腥手段将自己推上了皇位。
参与这场政变的将领,大多是李世民的亲信,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等,他们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李世民。尉迟恭射杀了李元吉,挟持李渊,逼宫夺取兵符,摧毁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然而,至于秦琼是否参与其中,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他参加了,《新唐书》则说他没有参与。史书中只提到,玄武门之变后,秦琼被赐予了700户封邑,虽然这个赏赐既不算丰厚,也不算贫乏,但相较于其他人,这个数目显得较为微薄。由此推测,秦琼应该没有参与这场政变,像徐茂公一样保持了中立。
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前已经是翼国公,爵位比长孙无忌等人还要高。长孙无忌等人之所以敢于参与政变,是因为长期受到太子党打压,觉得自己只有通过推翻王权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而秦琼则没有这方面的动机。尽管如此,秦琼虽未参与政变,但从他被赏赐的程度来看,还是显然偏向李世民。
凌烟阁的排名,出于政治考虑
说到凌烟阁的排名,不得不提的是,凌烟阁中实际上有三股势力占据了大部分位置。第一股是来自李氏皇族的外戚,比如长孙无忌;第二股是那些曾经跟随李渊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如房玄龄;第三股则是来自瓦岗寨的英雄好汉。凌烟阁的排名是出于政治需要的。那时的大唐已经稳定,功高盖主的臣子如果过于骄纵,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因此,李世民通过凌烟阁的排名给予这些功臣最大的荣誉,确保他们不敢反叛。通过这样的手段,李世民成功地平衡了各方势力,稳固了自己的政权。
秦琼曾经历了两百多场大小战役,早已身心俱疲,身体状况也非常差。大唐安定后,秦琼因病卧床,最终在贞观十二年去世。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是在贞观十七年才确定的,因此秦琼并未活到那个时刻,光凭军功,排名自然不会太高。尽管如此,李世民依然没有忘记秦琼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