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克里斯托弗·科克尔曾撰写过一本名为《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的书籍,书中他警告道,若中美两国发生战争,将会成为全球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科克尔之所以如此看待这场可能发生的战争,正是因为他在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时,意识到战争的形态随着时间不断演变,而这种演变将导致中美战争的波及效应非常巨大。
在书中,科克尔提到了一战的历史经验。1914年,世界上许多人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然而,实际上,当时的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经济依赖关系,这使得大家普遍认为战争不太可能发生。以英国和德国为例,在一战爆发前,英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德国则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若英国和德国爆发战争,那么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必然中断,这对两国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人认为欧洲列强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然而,德国在战争爆发时的心态却是一种侥幸心理。实际上,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战争初期的战略都过度依赖于“速胜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德国实施了“施里芬计划”,即通过炮火掩护步兵迅速进攻敌人。德国在进攻法国时确实顺利,但当转向进攻俄罗斯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德国内部对“施里芬计划”产生了争议,其次,德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战争的复杂性,反而过于依赖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按照计划“速胜”。这种仓促开战的结果是德国陷入了持久消耗战,并最终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结局。
另外,当时的欧洲舆论普遍认为“战争不可能爆发”,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判断。科克尔认为,如今中美之间的形势与一战前相似。虽然两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但从战争形态来看,今天的战争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战争不仅更加信息化和综合化,即便是局部冲突,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关于这一点,看看目前还在持续的俄乌战争就能明显感受到。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军事强国;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强国,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军事强国(2025年相关榜单已将中国与俄罗斯并列为世界第二)。如果这两大国发生冲突,无论从规模还是战争带来的损失来看,其他国家的战争都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科克尔才会说,如果未来中美之间爆发战争,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站在科克尔的立场上看待今天的中美关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基辛格曾经说过“中美正站在悬崖边上”。尽管中美两国都强调“大国战争”是不可取的,但事实上,两国都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以美国为例,2025年9月9日,中美防长视频通话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也无意改变中国政权或消灭中国”。然而,同一时期,美国军队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相关的军事部署却并没有停歇,反而有所增加。
中国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始终保持着与美国的沟通渠道畅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加紧研发和生产各类先进武器,并将其逐步投入使用。
这背后,实际上是因为中美之间始终存在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当这些矛盾逐渐激化并且无法通过对话解决时,战争这种极端而直接的手段,或许会成为双方寻求突破的方式。
参考资料:
1. 《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不停摇晃的钟摆》 中国财富网 [2020.10.21.]
2. 《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丨撬动历史》 中国财富网 [2020.12.2.]
3. 《美国防部前高官:美防长近期表态“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这很少见》 观察者网 [20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