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时代的武力最让人自豪,恐怕非蒙古帝国莫属,用“跑马圈地”来形容那时的蒙古铁骑一点也不夸张。13世纪,蒙古帝国仅用短短20年,就征服了超过4万公里的土地,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的距离。蒙古铁骑曾三次西征,欧亚大陆几乎成了他们的“跑马场”。当时的世界列强如大英帝国、阿拉伯帝国等都对其闻风丧胆,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在蒙古铁蹄下瞬间损失了约一半人口。蒙古帝国的威力如此恐怖,几乎让欧洲大部分地区陷入浩劫。 公元12世纪,中国的辽国和金国在长城以北互相争夺地盘,而南宋则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贪图一时平安,西夏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与此同时,塞北地区的匈奴、东胡、突厥、鲜卑等游牧部落,也在悄悄积蓄力量,磨砺兵锋。到了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部落首领铁木真突然统一了漠北的各个游牧部族,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正式诞生。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导火索,是因花刺子模国阻碍通商而激起的报复心理。花刺子模国占据中西通商要道,国土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南宋的两倍,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长期称霸中亚,却轻视了新崛起的蒙古帝国,甚至屠杀了蒙古派去的商队。这件事深深埋在成吉思汗心中,成为西征的导火索。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铁骑,兵分四路,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西征”。在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势下,花刺子模国迅速崩溃,其领地被分封给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虽然报复得以实现,但蒙古帝国的西征远未结束,这只是“跑马圈地”的开端。 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成吉思汗命令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追击花刺子模国残部,直至里海,所到之处,哀嚎遍野。蒙古帝国通过征服欧洲的财富,进一步增强了国力,也激发了继续西征的欲望。他们快速征服了东欧地区,伏尔加河流域、意大利西北海岸和黑海沿岸纷纷纳入蒙古版图。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病逝,外征的蒙古铁骑被召回,第一次西征结束,总行程超过1万8千公里。 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皇位,还继承了蒙古人的勇猛与血性。窝阔台先联合南宋消灭宿敌金国,再征服盘踞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为了增强国力,他将目光再次投向欧洲,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由此展开。蒙古人获取财富和领地的方式原始直接,能靠武力解决的绝不用外交手段,这次他们锁定的目标是罗斯地区,即今天的乌克兰及周边俄罗斯公国。 公元1240年,蒙古铁骑势不可挡,先后攻陷弗拉基米尔、莫斯科,最终占领基辅,导致当地人口减少一半。随后,蒙古军团继续西进至钦察地区,甚至逼近匈牙利边境。1240年底,蒙古军分三路进攻波兰和叙利亚,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紧急出兵援助,但在里格尼茨战役中,波兰与日耳曼联军全军覆没。攻占叙利亚后,蒙古继续挺进至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紧急向法国、英格兰求援,意大利半岛各国也开始加固城防。然而,由于汗王窝阔台病重,蒙古军团暂时停下脚步,新一轮政治斗争开始,第二次西征结束,总行程约1万6千公里。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目标转向中亚,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继被纳入蒙古版图,这次征程约8500公里。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从未忽视中原。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征讨大宋,经过数十年征战,127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纵观蒙古帝国的兴衰,我们会发现,“跑马圈地”是蒙古人的强项,而经营和管理却是短板。最终,他们仍未能摆脱回归漠北草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