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古名相李斯:赌对了秦始皇嬴政步入巅峰,却贪婪成性葬送一生
迪丽瓦拉
2025-11-08 03:32:11
0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旨在通过推崇儒家思想来指导官员治理国家和民众。这一政策使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的诸子学派中,确立了正统地位。但并非所有的统治者都支持儒学治国的理念。 公元前213年和212年,秦始皇先后实施了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和方士的残暴政策,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举措导致了许多学者和方士的死亡,也使得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此外,秦始皇还发布了挟书令,即凡是藏有儒家经典的,都会受到严厉惩罚。在当时,儒学几乎在秦国完全灭绝,没人敢再提起。而这些举措的背后,正是当时秦国的丞相——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李斯。 李斯,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出身贫寒。尽管从小生活困苦,但他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努力拼搏,终于赢得了当地官员的赏识,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文官。

有一次,李斯在粮仓里看到几只肥硕的老鼠,它们见到人并不逃跑,悠闲地啃食着粮食。而在入厕时,他又看到了几只瘦弱的老鼠,它们看到人类的脚步声便飞快地逃跑,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李斯的心。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就像那几只老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李斯明白,若自己不努力去改变环境,可能一辈子都会止步不前,始终困在贫困的困境中。而改变命运的关键,除了才智,还要看是否能够抓住机会。 于是,李斯辞去了自己的官职,前往齐国向名师荀子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同门师弟韩非。荀子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与法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传授的是帝王之术,即如何治理国家的艺术。 学成之后,李斯综合考量当时各国的局势,选择了前往秦国。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才华,他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然而,吕不韦的权力极大,门下有许多有才之士,李斯深知自己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于是,他决定寻找一个更好的机会。 当时,秦国的局势复杂,权力的核心在吕不韦手中,而后宫赵姬也掌控着不少实权,嬴政的权力十分有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吕不韦推荐李斯给嬴政。李斯与嬴政一番深谈后,两人志同道合,嬴政对李斯产生了极高的评价。 嬴政当时刚刚继位,怀揣着统一天下的雄心,但却缺乏实权。而李斯的眼光独到,他并不追求一时的风光,而是看中了能够长期为君主出谋划策的机会。 随后,李斯坚定地将自己的前途寄托在嬴政身上。在吕不韦和赵姬相继倒台后,李斯终于与嬴政一同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并成为了嬴政最信任的重臣。 嬴政与李斯的关系,堪称伯乐与千里马。嬴政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充满了雄心壮志。而李斯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嬴政的雄图更加顺利地展开。 李斯一开始便提醒秦王,统一天下必须讲究时机。他分析道,尽管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已强盛,但一直未能完成霸业,是因为当时时机未到。而如今周天子衰败,列国互相征伐,秦国的国力又日益强盛,正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当各国诸侯得知秦王欲一统天下的消息后,纷纷派使者前往秦国。郑国提出修建水渠的建议,试图削弱秦国的财力和人力;东方各国也不甘示弱。于是,秦国的群臣开始议论纷纷,他们认为这些使者带来的不过是灾难,应当将其驱逐。 在此时,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引用了历史上秦穆公广纳四方贤才、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任用张仪等例子,强调了无论贤才来自何方,只要能够为国家所用,就能帮助国家强盛。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最终,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撤销了逐客令,许多其他国家的贤才纷纷涌入秦国,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力量。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作战策略,并且通过离间各国的君臣,使敌国内部瓦解,从而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统一后,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进一步集中权力,使始皇帝能够独掌大权。接着,他推动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车同轨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最终,李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秦国的丞相,权势滔天。 然而,李斯的贪欲和对权力的渴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作为一位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宰相,李斯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使他变得贪婪。他曾经的师弟韩非,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秦王最初非常欣赏他,并为之废寝忘食地阅读他的作品,这令李斯心生嫉妒。 李斯担心韩非会取而代之,取代他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于是他设法陷害韩非,最终将韩非毒死。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暴毙,临终时遗诏将帝位传给了长子扶苏。然而,赵高与李斯联合,假传遗诏,迫害扶苏,最终扶苏被逼自杀,胡亥继位。此举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扶苏性格刚毅、宽厚,崇尚儒学,反对李斯提出的焚书坑儒政策。从政治立场来看,李斯与扶苏之间的矛盾如同水火。 扶苏身边有一位得力助手蒙恬,李斯深知,如果扶苏继位,丞相之位必定会落到蒙恬手中,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威胁。于是,李斯心生贪念,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胡亥即位后,沉迷享乐,征发徭役修建阿房宫,百姓生活困苦。李斯屡次上书劝谏,但胡亥极为不满,最终将李斯囚禁。李斯在狱中继续上书,但被赵高拦截。赵高通过酷刑逼迫李斯认罪,李斯最终在酷刑下承认自己谋反,并于公元前208年被处死。讽刺的是,处死李斯的酷刑——五刑,正是李斯自己所设计的。 李斯一生从风光无限的丞相到最终的惨死,正是因为他贪欲和对权力的执念,最终走向了毁灭。 总结来说,李斯虽然因其贪婪而走向了失败,但他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他的文学和书法作品也被后世所推崇。他无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千古名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衰败的过程,西方列强凭借船舰和炮火不断侵入中国,逼迫中国割地赔款,民族屈辱不断。...
原创 清... 道光二十七年,27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检讨,在外人眼里这是光宗耀祖的美差,可谁能想到,这位未...
原创 1...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自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姓氏便一直伴随着每个人。最初的人名,是口口相传的,...
原创 雍... 雍正帝的后代,启功是位高知分子,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这段跨越了73年的爱...
原创 赵...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帝王之一,在许多君主中,他的武功堪称一流。毕竟,年轻时他是大军的将领,征...
原创 孙... 孙中山在1902年跟章太炎聊天的时候,摊开地图指了三个点,说中国要是想在亚洲称霸,就得把首都设在武昌...
原创 清... 在入关之前,后金政权的日常交流和政务大多使用满语。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虽然会一些汉语,但说得...
品《兰亭》韵味|相约龙博解锁南... 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南宋风雅——《兰亭序》图卷”研学课程,以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俞紫芝《兰亭...
原创 文...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她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不仅因她是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性,还因为她...
原创 故... 故宫的大清门匾额隐藏着一个秘密,民国时期的人们对此赞叹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紫禁城,曾...
清代收复台湾后,军民是怎么安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十三日,台湾岛南部的东宁(台南)迎来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阵,为首的是清福建水...
原创 朱... 朱元璋子女众多,其中较为熟知的有朱标、朱棣。不过,他还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嫡幼女——安庆公主。 历代皇帝...
原创 玄... 提到大唐盛世,我们常常会想到雄伟壮丽的建筑、曾经辉煌一时的长安城,还有那时街头巷尾的文人雅士和组织严...
原创 张... 张无忌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教主。他既没有雄才大略,也缺乏做大事的雄心壮志,更没有那种宏大的抱负。尽管他原...
原创 和... 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念完经打和尚,意思是当一个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就不再顾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会...
原创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存在时间从1271年到1368年。这个朝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
原创 玄...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拥有举世瞩目的地位,但他的历史印象却不及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深刻。在...
原创 假...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正当性的一位皇帝。他的成功,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从零开始,真正做到了开...
原创 皇...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154年),殿试正在举行,这场考试被誉为南宋科举第一榜。参加这次殿试的考...
原创 朱... 一切都会结束,才会有新的开始;一切都会死亡,才会有新生。——法布尔 随着《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