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历史来看,缅甸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区差不多都被被日本人占领,所以中华民国接收国际社会的军事物资援助需要经过中亚(苏联)然后取道新疆进入内地。而随着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自己都被纳粹德军推到崩坏边缘,哪来的本钱照顾中华民国?所以这时候,战争物资就是经过印度洋从缅甸登陆,然后运送到云南,从云南运输到前线。
不过,很多人不理解: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把缅甸纳入版图?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时间不够用。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是秦始皇时代:秦始皇在担任秦国的国王时期,出兵扫平了原周朝体系下的其他诸侯,实现了大一统。当然秦的扩张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乘胜追击,秦兵越过岭南,把现在的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纳入版图——这算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次大拓展。
秦灭亡以后,汉王朝继续维持着秦的大致疆域。汉武帝时代,汉兵灭掉了由原秦朝在岭南的地方官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之后汉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了征服。不过,当时的西南夷地区(主要是云贵)总的来说还都是比较蛮荒的状态。所以汉朝只是让这些区域对汉朝表示臣服就行,汉没有直接在当地建立统治。
之后的很多朝代,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相对有限。
不过,西南地区也在自主发展。比如到了唐朝时期,云南本土出现了南诏国。南诏国统一了云南大部分地区。之后南诏还和唐朝频繁爆发战争。南诏后来被大理统治。大理时期,中原王朝是两宋。而两宋时期,对贵州等地的统治也是推行土司制度。这意味着开发不多。
并且,在唐朝时期,缅甸社会也在缓慢发展。到了中唐时代,缅甸人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因为缅甸面对来自南诏的压力。到了宋朝时期,缅甸的史书经常出现忌惮大理军事压力的内容——缅甸的史书《琉璃宫史》甚至把大理皇帝视为中国皇帝。
不过,不论是南诏和大理,本身并没有吞并缅甸的考虑——毕竟打仗需要支付太多军事成本。南诏虽然热衷扩张,但更热衷从唐朝地盘上抢夺好处。而大理更倾向于守成一方。
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最终被元解决。当然元在统一以后,也热衷继续扩张:比如元朝和日本爆发了元日战争,和越南爆发了元越战争。和缅甸也存在元缅战争。虽然缅甸顶住了元兵的进攻,但这个胜利其实是惨胜——缅甸当时的王朝也在战争中崩盘了。
元的统治被明终结。明朝占领云南以后,在当时的云南、贵州等地依旧保留了土司制度——所以这个情况下,明当然不至于继续对缅甸进行征服。
而到了明万历帝在位时期,缅甸强盛,并且不断进攻明朝外云南地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木邦地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到处都有起来造反的。所以万历朝廷压根顾不得木邦当地的情况,就这样,木邦当地的土司臣服于缅甸。
万历帝在位时期,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已经建立了第二金国(史称后金)。万历帝时候大约二十多年后的光景,第二金国基础上改组的清国就在明朝大将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最终清朝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大致占领了明朝在大陆的领土。这期间,南明末帝朱由榔还一度逃亡到缅甸。
清朝入关初期需要防止明朝残余势力造反。到了康熙帝时期,随着明朝残余势力消耗殆尽,清朝需要面对和准噶尔的战争。这场战争到乾隆时期才结束。
乾隆在位时期,清朝和缅甸之间爆发了清缅战争。当然这场战争双方各有胜败:缅甸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而清朝也意识到吞并缅甸是力不从心的事情。所以这注定了战争只是边境冲突。
乾隆之后,清朝进入嘉道中衰这个时期,道光帝在位期间,英国人来了。清朝保住自身领土已经很难,就别说图谋缅甸了。
所以,没有时间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