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秦国历史上第一功臣是谁,有人会提到当年的百里奚,认为他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若不是他的帮助,秦国未必能有后来的强盛;也有人会说是商鞅,因为秦国的强大正是依赖于法治,而商鞅是当时最重要的法治改革者。不过,很多网友一致认为,真正的功臣当属郭开,甚至有说法认为他是秦国的“卧底”。
当时,虽然秦国在军事上很强大,但与其他六国相比,仍然没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赵国,在胡服骑射后,赵国的骑兵作战能力甚至超过了秦国的锐士。同时,赵国地处燕赵一带,这里的将士性格豪爽,英雄辈出。从赵武灵王、廉颇到赵奢、庞煖、李牧,每一位都令秦国头疼不已。即便秦国拥有白起和王翦等名将,但面对这些赵国将领,秦国始终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有甚至断言:“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而正是这两位强大的将领,却在同一时间败给了一个人——郭开。
一位将领能够改变战争的局势,这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种至理名言。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还能提升整个国家的战斗力。比如,魏文侯通过吴起拓疆千里,齐威王依赖孙膑建立霸业,秦昭襄王则依靠白起东出一打六。而赵国,虽然依靠廉颇和李牧在战国后期独自抵抗秦国,但赵国的军事虽强,却没有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国家的短板。赵国虽然有许多能将,但缺少像样的宰相,这也是郭开得以上位的原因。
在《大秦赋》中,郭开的背景被描述得很清楚。他从小就跟随赵悼襄王读书,后来赵悼襄王继位后,因情分深厚,便一路提拔郭开,最终让他成为赵国的丞相。郭开是个典型的小人,当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十分不喜郭开的谄媚行径,曾多次提出要将郭开治罪,但郭开总是侥幸逃脱。廉颇因此与赵悼襄王结怨,赵悼襄王继位后对廉颇心存忌惮,最后逼得廉颇只能逃亡楚国。
然而,面对秦国强大的压力,赵国无法没有廉颇来抵挡,便想将廉颇召回。而郭开巧妙地用“廉颇饭否”这一计,让赵悼襄王误以为廉颇年老体衰、无法继续为赵国效力,最终让廉颇未能回国。之后,赵国的另一名将领李牧崭露头角。李牧成为赵国的主力,但他的功劳渐大,郭开深知如果李牧继续发展下去,必定会威胁到自己的权位,于是心生杀机,想办法除去李牧。
赵国有一个传统,由于地处边陲,经常受到匈奴入侵,赵国将领的权力非常大,这也使得赵国的将领往往会自负兵权,不受中央控制。李牧便是这样一个将领,他经常不听赵王的命令,按照自己的方式抵抗匈奴。郭开利用这一点,诬告李牧有谋反之心,赵悼襄王得知后大为震惊,决定召回李牧。然而,李牧正在与秦军作战,若交出兵权,赵国必定会面临秦国的强大压力,于是李牧拒绝了赵王的命令。此举直接让李牧“谋反”的罪名坐实,最终被冤杀。
在那个时期,秦国为了能够顺利东征,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渗透,贿赂六国的朝臣。赵国的郭开也在其中,因此有说法认为郭开是秦国的“卧底”。
郭开的死亡在《大秦赋》中有着戏剧化的描写,剧中为了凸显嬴政的英明神武,最终将郭开“烹杀”。郭开因贪污赵国财宝,被秦国视为祸害,最终以这种方式死去。有网友感叹:“郭开死了,我心里好难过。”
然而,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郭开并没有死于烹杀。历史上,郭开确实为秦国立下过功劳,秦国在渗透六国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秦国在郭开身上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然后简单地杀掉他,势必会浪费这笔投资。再者,当赵国灭亡后,秦始皇并未杀郭开,考虑到他在解决赵国两大名将方面的功劳,反而封了他为上卿。然而,秦始皇深知郭开是个危险人物,既然他能背叛赵国,未来也未必忠诚于秦国。于是,秦始皇仅仅给予他一个荣誉职务,并未重用他。
郭开是个典型的贪婪之人。在赵国担任丞相期间,他积累了大量财富。投靠秦国后,他定居在咸阳,但仍不舍得自己在邯郸的财产,决定将这些财富转移到咸阳。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任何拥有巨大财富的人都难免成为他人的目标。最终,郭开在转移财产途中被一伙盗贼杀害,财富也未能带走,成了空中楼阁。
关于郭开死亡的真相,历史上仍存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盗贼是赵国遗民伪装的,因为郭开的背叛让赵国人民深恶痛绝,这种说法也不无可能。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可能是秦王嬴政的阴谋,派人假扮盗贼,借此收回郭开身上的所有投资,而秦国还可以避免留下口实。无论是哪种可能,郭开的死对他来说,实际上是便宜了他。
对于赵国来说,郭开无疑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但对秦国而言,他却是解决了两大名将的“战神”,这种战功连白起、王翦都难以比拟,因此郭开在秦国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