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归晋,历史迎来了统一,但这次统一在中国古代史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一,司马家族的崛起是在曹魏政权的基础上完成的,甚至可以说,司马家族是在踩着曹魏皇帝的鲜血夺取权力的。在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时代,这种行为无疑会受到严厉谴责。其二,虽然晋朝统一了三国,但并没有出现我们传统历史上常见的盛世景象,反而出现了更加混乱的局面。这不仅导致了晋朝内部的内乱,还引来了外部势力如匈奴的入侵,后果远远超出了“三国归晋”这一统一功劳所带来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去世后的一场历史事件——“八王之乱”。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八王”到底是谁:东海王司马越、河间王司马颙、赵王司马伦、汝南王司马亮、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楚王司马玮。仔细看这些王的辈分,你会发现,辈分高的有司马防的两个儿子,辈分低的甚至是司马防的重孙。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晋朝内部的争斗复杂而混乱。接下来,这场内斗是如何展开的呢?可以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丑女引发的历史大灾难。这个丑女是谁呢?
这个丑女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她就是贾南风。贾南风的父亲是著名的奸臣贾充,母亲是郭槐。贾充在帮助司马昭夺权、推动司马炎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人手段阴险、心机深沉,而他的妻子郭槐,则是一个霸道、泼辣的女人。可以说,贾南风的家庭教育注定了她的个性,她不可能从这种父母身上学到温文尔雅的气质。因此,贾南风从小就展现出强势、狠辣的一面。
最初,贾充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太子司马衷,但他心目中理想的儿媳并非贾南风,而是她的妹妹。然而,贾南风的妹妹虽然年纪轻,却因身材矮小被淘汰,因为太子妃将来要成为皇后,矮小的身材不符合要求。于是,贾南风顶替妹妹嫁给了司马衷,成为了太子妃。而司马衷本身是个温顺、懦弱的男人,简单来说,他就是个被贾南风牢牢控制的傀儡。贾南风的控制欲非常强,甚至在有其他王妃怀孕时,她也采取了极端手段,使用戟狠狠打击孕妇腹部,导致她们流产。司马炎得知后,震怒不已,甚至打算废除贾南风,但由于她父亲贾充的强大政治背景,许多大臣和皇后都为她求情,最终司马炎不得不放弃废除她的计划,但这一遗祸最终导致了晋朝的衰落。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继位,而贾南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这时,贾南风并不满足于当一个空有名号的皇后,她想亲自参与政事,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她开始密谋,计划通过楚王司马玮的帮助,除掉一直阻碍她的太傅杨骏,还废除了曾为她求情的杨太后。她的手段非常狠毒。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贾南风的预期发展。在杀掉杨骏后,朝中的权力却落到了司马懿的第四子——汝南王司马亮手里,这让贾南风非常不满。于是,她再次利用楚王司马玮去除掉司马亮。司马玮为了获得贾南风的信任,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这个命令,但没想到,贾南风一改常规,竟然将司马玮也视为威胁,再次制造罪名将其处死。至此,贾南风终于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她利用“借刀杀人”的手段,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然而,贾南风的这一系列行动也引发了司马家族内部的激烈斗争。从司马懿开始,司马家族就不乏野心家和阴谋家。赵王司马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深知贾南风的愚蠢,便表面上依附她,实则通过她的手废掉了太子,接着以“为国除害”为借口废除了贾南风,并最终自己篡位做了皇帝。其他王看到司马伦的所作所为,纷纷起兵反抗,导致了大规模的内乱。
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四路联军进攻司马伦。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司马伦最终败北,被杀。此后,废帝司马衷被重新推上皇位,但他依然只是个傀儡,实权掌握在齐王司马冏手中。由于司马冏曾是司马伦的支持者,因此他的结局也不妙。司马冏被同盟的司马乂所杀,而司马乂最终也被司马颖和司马颙联合处死。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抓住机会,成功取得了胜利,但即便如此,他的权力也不过是暂时的,因为五年后,他也死于政变。
经过这些不断的冲突和清洗,“八王”中有五位已经死去,只剩下司马颖、司马颙和司马越。三人继续争斗,最终司马越胜利,杀死了司马颖,司马颙则被暗杀。虽然司马越成功称霸,但他不过是多活了五年,五年后也死于非命。
八王之乱不仅导致了“八王”的覆灭,所带来的后果也远远没有结束。这场内乱耗尽了晋朝的国力,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来临。历史学家易中天曾指出,司马炎在建立晋朝时,采取了与曹魏不同的政策,给了各王足够的兵权。这使得这些诸王手握军队,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发动叛乱。而“八王之乱”便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如果当初仅仅封王而不赋予兵权,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