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白登之围后,西汉如何建设强大骑兵?马政建设,汉武帝从民间赊马,从大宛抢马。
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去征讨匈奴,结果却在白登地区被匈奴骑兵围困,差点全军覆灭,“白登被围”的惨痛教训,让汉朝皇帝更加重视骑兵建设和战马的繁育。汉初一共有多少骑兵呢?根据汉高祖刘邦发布的年诏,西汉初期全国军队大约有60万人,按照20比1的步兵与骑兵比例计算,大约才30万人,如果加上韩信的2000骑兵和现有的5000骑兵,西汉拢共骑兵总数不过3万人,这根本就无法与拥有几十万骑兵的匈奴相比。想报白登之仇的刘邦顿时失去了与匈奴对抗的信心,转而寻求和亲政策向匈奴求和。和亲政策只是暂时的,刘邦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养精蓄锐,积蓄国力以试图待机反击匈奴。
经过白登之围,汉朝统治者刘邦意识到,要想打败匈奴,军事力量是不可缺少的,要想与之对抗,就要有真正的骑兵部队,而骑兵的基础是战马,因而刘邦开始注重马政建设。
西汉是如何建设马政?
《汉书·高祖纪下》记载,“诸侯子在关中者,其归者半之。民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教训辨告,勿笞辱。”《汉仪注》记载“算赋”,“为治库兵车马之用。”
首先,恢复生产,刘邦让士兵复员回乡,既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减免的税负,或者征收的税赋直接用于马政建设。
其次,出台乘舆制度,传驿制度以及交通运输用马制度,严格规定了各个等级的官员车马驾驭的标准,减少民间用马;此外,汉承秦制,在朝廷仍旧设立马政机构,在以官方养马为主体情况下,还鼓励民间养马。
到了文景时期,实行马复令,即民间一家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全家三人的徭役,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养马业的发展,使得西汉初期,马匹数量逐渐增加。汉景帝时设马苑三十六所,养马官奴婢3万人,饲养战马30万匹。
汉武帝时期更是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建设马政:
1.从民间赊马,朝廷先从民间征用马匹,以备急用,过后付款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具有掠夺性,老百姓也反对,但这是非常时期所采用的非常办法。
2.以献马替代徭役,战事频繁的时候,爵以下的人要想免除徭役必须献马。
3.官假母马,朝廷将母马借给老百姓饲养,三年后归还官方幼马一批,这样不仅朝廷获得了马匹,百姓也受益。
4.改良马种,《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改良马匹质量,曾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和购买匈奴马种,由以上资料可知,汉武帝时期汉匈边境马匹交易十分火爆,这这也是汉军引进良马的主要来源。此外,汉武帝为了获得最好战马,还曾派李广利两征大宛以求良马。
战马是骑兵的基础,中原王朝是农耕民族,所以战马是发展骑兵的主要障碍,帝国要想拥有大规模骑兵部队,必须保证充足的战马。经过文景之治发展后,战马充足,汉武帝才发展几十万骑兵部队,从而敢于主动对匈奴出击。
参考文献:《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