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总是让人深感遗憾,尤其是众人总会提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似乎那时蜀汉已经没有了合适的武将。但是,事实上,在刘备去世前,他就为刘禅留下了一位非常强悍的猛将。只要刘禅能够善用这个将领,蜀汉完全不至于迅速灭亡。 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末期,曹魏逐渐拉开了与蜀汉的差距。虽然蜀汉当时已经处于困境,但并没有到灭亡的地步。而当时,司马昭决定出兵伐蜀,起初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消灭蜀汉,而是想攻占汉中。然而,尽管曹魏的许多大臣反对这一决策,甚至连长期与蜀汉对抗的邓艾也认为这时候不宜进攻,因为蜀汉看起来并没有即将灭亡的迹象。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兵三路攻蜀,其中邓艾和诸葛绪负责围攻姜维,而钟会则率军攻占汉中。最终,姜维虽然成功逃脱,但在剑阁构筑了新的防线,而钟会则成功攻破了汉中。这时,司马昭听到消息后,不仅没有沮丧,反而大为高兴,迅速准备为自己加封九锡,这表明他对战果非常满意,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会是一场能灭掉蜀汉的战斗。 然而,正当姜维在剑阁阻挡钟会的时候,邓艾却出奇兵,冒着巨大风险从阴平小道杀入了蜀汉的腹地。此时,刘禅的第一反应是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军队迎敌。在刘禅和蜀汉众臣看来,既然诸葛亮如此聪明能干,那么他的儿子也一定不凡,大家认为诸葛瞻能成功挡住邓艾的进攻。 然而,虽然诸葛瞻才智出众,但缺乏实战经验,结果在战场上被邓艾打得大败。至此,成都平原的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被消灭,刘禅在众臣的压力下只能选择投降,蜀汉因此在公元263年迅速灭亡。 蜀汉的灭亡,其实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虽然蜀汉的国力逐渐衰弱,但并未到灭国的边缘。许多人认为蜀汉的灭亡是因为缺乏合适的人才,若成都平原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邓艾不可能如此轻易地进入蜀中。然而,事实是即便到了蜀汉末期,蜀汉依然拥有许多猛将。刘备在去世前就给刘禅留下了一位非常强悍的猛将——霍弋。如果刘禅能够善用他,邓艾完全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导致蜀汉灭亡。 霍弋,作为霍峻的儿子,早在刘备攻打益州时,霍峻凭借几百人成功挡住了刘璋的数万兵力,且主动出击,击溃了敌人。霍峻的武艺可与张辽相媲美,这位猛将的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但遗憾的是,霍峻因病去世,刘备为此非常伤心。然而,霍峻虽然去世,却留下了霍弋这位非常优秀的儿子。 刘备早就看出霍弋的非凡之处,因此在霍峻去世后,他将霍弋收养,并与刘禅一同抚养。霍弋的成长也非常迅速,在南中频繁发生叛乱时,霍弋成功恢复了南中的稳定,深得百姓和朝廷的好评。司马昭出兵伐蜀时,霍弋早已察觉到了不安的征兆,认为成都平原腹地的防守力量不足,主动请命增援。然而,刘禅却错误地低估了形势,没有同意霍弋的请求。 《汉晋春秋》记载,霍弋在得知魏军来袭后,曾想赶往成都增援,但刘禅认为成都的防守已经安排妥当,拒绝了霍弋的请求。霍弋听后十分悲痛,甚至三日不吃不喝,痛哭流涕。最终,蜀汉未能得到及时的增援,成都的防线被突破,霍弋未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如果刘禅能听从霍弋的建议,蜀汉的命运可能就会大不相同。霍弋不仅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的作战经验足以应对邓艾的进攻。假如他能及时增援成都,蜀汉的灭亡就不会如此迅速,刘禅也不会被迫投降,蜀汉或许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甚至能够守住一部分领土。总的来说,蜀汉的灭亡并非因为缺乏人才,而是刘禅在用人方面的能力不足。刘备早早为刘禅准备了霍弋这位猛将,但刘禅未能善用他,这成为蜀汉迅速灭亡的关键原因。霍弋虽不能扭转乾坤,但他完全可以阻挡邓艾,拖延时间,蜀汉的灭亡也许会因此延缓。遗憾的是,刘禅的用人能力,远不如他的父亲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