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坐拥黄金、铀矿、石油这些宝贝,却依然陷在贫困的泥沼里,这本身就已经够魔幻的了。这样的剧本,在非洲竟然成了“常态”。
贫富对立的真相,被一群愤怒的非洲年轻人喊了出来:“我们国家有黄金、有油矿,为什么我们还是那么穷?”这不是一句标语,而是一场全球资源秩序的控诉。
8月的南非,正值金砖峰会召开,整个约翰内斯堡弥漫着中国元素、金砖标识,路上跑的电动车多数是中国品牌,华为创新中心刚刚落地,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亲自来站台,亲口说“中国正在帮助非洲跨越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份对中国技术和发展模式的认可,背后藏着非洲人民对“另一种可能”的渴望。他们早已厌倦了西方规则下的“资源换债务”游戏。
非洲国家表面上独立已久,现实却仍受制于旧殖民秩序。说是主权国家,可很多关键矿产的开发权早已卖给了西方跨国公司。
黄金、铀矿、石油、铜、锂矿……一船船、一吨吨装上货轮,运到欧洲、美国、加拿大,一张张合同签下来,非洲手里只留下一堆纸和几条供水断断续续的城市街道。
这就像一场“巧取豪夺后的和平洗牌”,可悲的是非洲一直不是庄家。
你知道每年非洲出产多少资源吗?保守估计,仅矿产就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30%以上,黄金储量超世界20%,铀矿全球第一,锂矿和钴同样是新兴能源战场上的核心资源。
可非洲大陆占全球GDP比重呢?不到3%。
有的国家矿山年产几百吨黄金,医院却连药都买不起。一边是万吨级油轮出港,一边是百万人饮水靠天。控制这种局面的是谁?很现实,不是非洲人自己。
跨国能源巨头、西方控制的金融机构、所谓发展援助体系,一层层劫收非洲资源,回报的却是债务陷阱、贸易限制,还有廉价商品市场的统治权。
非洲年轻人质问得没错,他们确实有矿、有油、有未来,可他们没有“工具”和“话语权”。
这几年,“向东看”几乎成了非洲的集体战略选择。不光国家层面有选择,从老百姓到年轻大学生都在重新思考:谁是真正尊重我们的发展?谁才是平等的伙伴?
南非前总统莫特兰蒂说:“我们钦佩中国取得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研究。”ANC干部也强调:“只有掌握国家能力,强化执政建设,非洲才能跳出资源的恶性循环。”
中国在非洲干了什么?修高铁、建通信、搞清洁能源、带电网入村庄。中国从不干预非洲国家主权,不去指指点点,也不玩“附加条件”的外交套路,而是一种“你发展、我获利,大家双赢”的逻辑。
不管是华为推动非洲进入智能时代,还是中企承包的基础设施项目覆盖千余公里,中国用的是“授人以渔”的打法。
和“只要油不要人”的西方模式比,天差地别。
我们现在谈“去殖民化”,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政治独立的层面了。非洲如今面临的,是第二次独立经济独立。这比第一次独立更艰难,也更重要。
目前,非洲国家如果真想挣脱宿命的诅咒,只有两条路。
一是,“硬脱钩”走玻利维亚模式,资源收归国有,彻底掐断外部控制链条。但这条路风险极高,有可能招来西方直接经济制裁、政权颜色干预,甚至军事威胁。
二是,“增量替代”在不撕毁原有框架下,最大限度引入新的合作方,用中国这样的伙伴替代对非洲公平尊重度低的既得利益群体,形成“成长型对冲力量”。
要慢慢地抢回你的经济命脉,就要靠看得见的产业增长,靠更多以平等、公平为基础的南南合作,而不是摆脱旧殖民之后又陷入“新殖民”的陷阱。
今年一连串政变,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接连上演“驱逐法国”的政治剧码,街头的标语直接干脆:“滚出去,我们不再当奴隶。”
他们已经意识到,资源的主权不能靠善意获得,必须靠制度、组织和强政权稳定来支撑。而他们正在寻找可对标、可复制的发展范式,中国模式自然浮出水面。
未来,非洲不仅可能进一步推动区域联盟整合(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更可能在金砖、上合、全球南方机制中发出越来越清晰的声音。人家早就不想当“受援国家”了,而是要变成全球资源博弈的有序玩家。
非洲已经是全球最后的资源盈余区,也是国际秩序博弈的下一个主战场。我们不能再只是“跟着走”,而要主动设计、主动投入。
中国有技术、有市场、有产业链,现在要的是更多主动的“战略型合作”。
中国企业必须更深入本地化,别只想着放矿走人。要带技术、培人才、做出口替代,真正把非洲当“合作市场”来对待,而不是“出口通道”。
我们要紧盯西方对非新一轮“绿色殖民”的图谋,比如以环保、新能源为旗号在非洲推高碳规则门槛却不开放市场,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剥夺模式”。
这时候中国的绿色技术、新能源链条,必须快马加鞭进入非洲,让绿色发展不再是西方的专利。
结语
非洲人民不傻,只是他们太久没有选择。现在,全球秩序在重新洗牌,非洲也该重建属于它自己的命运图谱。这场游戏中国既是下注者,更应该是规则的塑形者。
这盘棋只要走对了,非洲不再只是“矿山出口国”,中国也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向南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丝路”。
未来,是属于真正尊重合作与共赢的那一方。看好非洲,也要看准中国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