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中,最令人痛心的事件莫过于靖康二帝被俘,而最令人惋惜的则是忠臣岳飞的冤死。
岳飞凭借一首《满江红》表达了自己忠诚的心志,但最终却惨遭奸人陷害。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曾站在他的灵位前长时间凝视,离开时留下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是否揭示了岳飞被害的真相? 每次翻阅宋朝的历史,心中总是涌上阵阵的痛楚。这段历史实在令人无法忍受。 首先是国家难以恢复,自赵匡胤通过篡位取得帝位后,宋朝就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甚至许多学者都认为宋朝无法算作一个正统的王朝。 由于宋朝无法收复失地,北方的燕云之地一直未能回归,西南的岭南地区无法掌控,西北则常年受到外敌的侵扰。 不过,宋朝的将领并不缺乏勇猛之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锤炼出来的精英。 其中有杨家将不畏死的英勇,也有马革裹尸的家族将士,折家、姚家等世代传承的军事世家也屡屡出现。 这些将领都无怨无悔地为宋朝贡献自己的生命,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而且,宋朝并不像后来的明朝那样,因国库空虚、征兵困难而陷入困境。 得益于宽松的商业政策,宋朝的经济比唐朝时更为繁荣,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越了明朝的财富。 宋朝的兵员也非常充足,兵员总数最高曾达到一百七十多万。 如果这些士兵能部署到其他朝代,别说统一天下了,他们甚至有能力攻占西伯利亚。 然而,为什么宋朝总是兵败如山,战斗中屡屡败退? 追根究底,最大原因还是在于皇帝对将领的不信任。 从赵匡胤开始,他就通过杯酒释兵权来削弱将领的权力。尽管他依靠军权夺取了帝位,但一旦登基,他便大力削弱军队的独立性,将将领们与兵权剥离开来。 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结果就是,士兵与将领之间的关系疏远,指挥失去默契,全凭冷冰冰的命令来作战。 就好比在学校里,班级每年都重新分配班主任,学生与老师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建立深厚感情。 在军队中也是如此,这些士兵很难为他们的将领尽心尽力,更别提为遥不可及的皇帝效命了。 这也是宋朝军队经常败北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指挥不畅,许多战役因为等待皇帝的调令而错失了最佳战机,即使出兵,士气也无法集中。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岳家军为何能够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呢? 原因在于,宋朝的将领们虽然没有实权,并且常常受文官的限制,但岳飞却凭借坚定的决心和超凡的领导能力,最终带领岳家军屡战屡胜。 在金兵南下时,宋朝的军队溃不成军,援军迟迟无法到达,最终导致靖康之耻。 这段历史,至今让人心痛。 当时,除了皇帝外,开封城内的所有官员、后宫、皇子公主,甚至普通百姓都被掳走,成为金国的奴隶。 即使是今天,看到这段历史,也足以令任何人愤慨。而当时的宋朝士兵,面对如此耻辱,无不痛心疾首,心中愤怒不已。 岳飞也目睹了金人对中原百姓的屠杀,对大地的践踏,对士人的羞辱。 他立下誓言,定要为家国复仇,要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带着这一目标,岳飞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不仅是骑射练习,还日夜刻苦训练,甚至当士兵缺乏斗志时,他总是亲自上阵,激励士气。 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了他的部下,士兵们也不甘落后,跟随他日夜拼搏,最终形成了一支精锐的敢死队。 此时,宋高宗赵构已经建立了南宋。为了避免重蹈父兄覆辙,他对金国采取了更多求和策略,少有主动出击的决心,导致许多将领士气低迷。 每当岳飞向上级请求出征时,他总是遭遇冷遇,甚至受到贬斥。 然而,岳飞从未气馁。既然高层不出兵,他便带领自己的人马偷偷出击,战果累累后,再将功劳归于他人。 这使得岳飞成为南宋的主力军,将金兵逼得几乎无法反抗。 随着战功的累积,岳飞逐渐引起了赵构的注意,最初赵构非常器重他,不断升迁岳飞,直到岳家军成为北方战场的中坚力量。 金国也很快察觉,自己在岳飞面前毫无胜算。若给他时间,岳家军极有可能收复失地,甚至逐回燕云二州。 正因如此,岳飞成为了两国皇帝眼中的焦点。 得到百姓的支持,当然是件好事,但在那个时代,成为两个帝国眼中的焦点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金国视岳飞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赵构则认为岳飞的功高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决定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限制岳飞的行动,并且在一些关键决策上与岳飞产生了分歧。 岳飞不顾赵构的阻挠,依然鼓动民众起义,带领大军北上,企图一雪靖康之耻。 这一举动不仅令金国震动,也令赵构感到震惊。毕竟,南宋刚刚经历了刘正彦的叛乱,岳飞北上,一旦成功收复北方,他完全有可能自立为王,反过来攻打南宋。 这使得赵构感到非常忌惮。 与此同时,秦桧也因岳飞的崛起感到威胁,担心自己的宰相之位受到影响。 最终,赵构收到了金国的议和书,金国提出,如果宋朝能杀掉岳飞,两国可以继续维持和平的局面。 金国急于除掉岳飞,是因为宋朝的其他将领年老或体弱,而岳飞正值壮年,一日不除,金国便无宁日。 而赵构因没有子嗣,且只想安稳度过晚年,对国家的大计并不关心。他决定召回岳飞,但只是为了消除眼前的威胁。 赵构下达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朝。 然而,秦桧见此机会,急于将岳飞除掉,他迅速将岳飞关押,并利用莫须有的罪名加以审判。 在腊月二十九日,岳飞被判死刑,且不等赵构的最终批准,秦桧便下令立即执行。 就这样,岳飞在大理寺的风波亭下遭到毒手。 岳飞死后,赵构前来祭拜,站在岳飞的灵位前,长时间默默凝视,最后叹息道: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这八个字,透出赵构内心的痛楚与无奈,也显现出岳飞之死并非赵构所愿。 然而,赵构选择了偏安一隅的政治路径,不愿再为了收复失地而冒险,他只希望能在安稳中享受晚年的生活。 岳飞则为国家和百姓拼搏,誓要恢复中原的荣耀,然而这并非赵构所期望的目标。 最令人痛心的是,忠良岳飞最终被奸臣秦桧所害,宋朝失去了这位忠诚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