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魏国的这场战役,让秦国差点灭亡,此人力挽狂澜实现了翻盘
迪丽瓦拉
2024-11-26 15:21:40
0

原标题:秦国与魏国的这场战役,让秦国差点灭亡,此人力挽狂澜实现了翻盘

一、少梁一战,秦献公中箭离世

公元前362年秋,秦国与魏国在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行了一场恶仗厮杀。

战役后,魏国的统帅公叔痤被秦国的嬴渠梁所生擒。而秦献公则被箭所射伤,回营后没几天便命赴黄泉。

少梁一战,对于富强的魏国来说,并没有撼动根基,无足轻重。而对于秦国来说,确是大伤元气,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

军事羸弱、经济萧条,国内穷弱不堪,还有其他六国虎视眈眈,试图分秦。

那么,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新继任的秦孝公赢渠梁该做如何打算呢?

秦献公五岁时,父亲秦灵公逝世。其叔父嬴倬子倚仗兵权,借口国君尚小,便夺取国位,把秦献公驱逐出城。

在外流亡了将近30年后,秦献公才重回国都雍城做国君。即位后的秦献公决意励精图治,对秦国重振雄风。

于是,他便将国都东迁到栎阳,还放出誓言:一定要将魏国赶出函谷关!当时的秦国只是一个西方边陲小国,而魏国从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启用吴起上将军后便开始变得国富力强。

30多年间,骁勇善战的吴起率领铁骑作战无数次,终于攻下了函谷关。

二、秦孝公破釜沉舟,忍痛割爱

秦国军队曾在秦献公亲自率领下,同魏国大军展开了长期的作战。20年中大小战役不下30场,竟然很少失败。

石门大捷,秦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将魏国人赶出了函谷关,收复了秦国东部门户。这一次的少梁大战,秦献公的本意是想彻底将魏国人赶出河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秦献公突然中箭身亡,难道,天意为之要灭秦?

继位的秦孝公不禁悲从心来。连年征战后,秦国兵力越来越弱,如何再继续打得下去?

这样的战争对于魏国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战事,

可是,对于秦国可不行,已经不能再折腾了。六大国开始限制与秦国通商,其他中小诸侯则迫于大国威力,不敢和秦国做生意。

这样一来,秦国所急需要的粮食等物资出现了严重的匮乏,真是到了最危险的境地。

如果能停战数年,缓一缓,秦国也许还有重振雄风的希望。再看眼下的形势,国丧当前,朝局不定,如果魏国趁机卷土重来,岂不是灭顶之灾?

再三考虑之后,秦孝公决定把擒拿的公叔痤放回去,把已经夺回来的函谷关再次送给魏国。

秦孝公赢渠梁的这番操作,虽是无奈之举,也算是破釜沉舟,忍痛割爱把门户拱手相让。

为了有朝一日能让秦国强大起来,秦孝公开始广罗人才,颁布求贤令。

三、商鞅变法,秦国终成强国

数月之间,秦国求贤若渴的消息,便在天下流传开来。求贤令如同一道耀眼的火光!迅速找到了在魏国的卫鞅。

当时卫鞅正被庞涓软禁于陵园,看到求贤令后,便觉满腔抱负有施展的机会了,于是决心赴秦觐见秦孝公。

卫鞅的到来,无疑让秦孝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而他的两次变法,更是成了秦国突破困境,走上强秦的途径。

卫鞅吸取了前人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经济、制度以及法律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他的变法可谓面面俱到、彻头彻尾、大刀阔斧。

变法实施两次以后,秦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强大,粮食富裕,经济有所缓和。秦孝公见卫鞅的改革措施成功了,更加重用信任他。

但卫鞅伤筋动骨的改革,极大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

由于刑戮太重,这让一些大小官员对新法有些不满,不少人开始反对新法。但卫鞅毫不理会,依旧照章办事,以强劲的手腕推行新法。

卫鞅变法前后实施了10年,使秦国经济政治有了飞速的发展。当时百姓开始安居乐业,粮仓也富裕充足,军队更是日益强大。

随着秦国的国力富强,中原的诸侯国纷纷前来交好,连周天子也派使者送祭肉给秦国,封秦孝公为“方伯”。

卫鞅变法的实行,为以后秦国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头看看,少梁之战,让秦国失去了命脉,已无还击之力。

但反过来想,还是少梁之战,又让秦国起死回生,名动一方。其实,那时的魏国变法和楚国的变法,都是为了让国土变得更强大。

而秦国变法却不同,他是在国力虚弱,一穷二白时进行的改革,而且成效显著可见,终使秦国成为一流强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
原创 司...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应该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阴沉”、“老谋深算”、“...
原创 犹... 前言 大家在互联网上不难看到这样的数据信息: 犹太人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虽然整个族群的人...
原创 看... ?【本文由 蜀山笔侠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我国历朝历代谁对现在中国的版图贡献最大? 当...
原创 韩... 在中国古代,为了迎合君王向往长寿的愿望,大臣们习惯称君主为“万岁”。在《事物纪原》中记载,战国时期,...
原创 周... 如果把我党比作一个家庭,没有毛主席,这个家要散,同样,这个家也必不可缺少周恩来。 周总理永远是在紧急...
原创 司... 引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每逢乱世,就会有英...
原创 晚... 这张照片中的风尘女子正陪着一众富商打麻将、抽大麻。在中国古代娼和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娼是出卖肉体...
原创 两... 听说点赞关注我的人,都会好运相伴!还等什么?快行动起来吧! 战争年代,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濒危转安”的中国木拱桥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木拱桥。  刘 妍供图 2024年12月5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
探秘土耳其“瓷器藏宝阁”:近1...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是全球除中国外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即将迎来一座全新瓷器博物馆。馆藏的元、明...
原创 明...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
原创 为... 三观沉思录,如果各位看官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聚焦历史,冷...
原创 河...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
原创 圆...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当时清朝的咸丰皇帝带着皇宫贵族全部逃亡热河,整个紫禁城都沦陷了,皇宫和...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再现故宫文物近百年前的隐秘征途 祝勇采访故宫文物南迁功臣、故宫博物...
原创 明... 《长岁》曾言:“愿献南山寿,年齐大衍经纶富。”古往今来,长寿皆为世人期盼目标。追寻长寿之路中,无数奇...
原创 1...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 关注 ”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8...
原创 海... 按照史料上记载,夏朝是是我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抛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不谈,就“夏朝是否曾经存在”这...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