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上面的这首诗很多人都知道,并且能够完整地背诵下来,但是关于他的作者可能了解的很少。这首诗的作者叫做赵翼,赵翼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官员和学者,深得百姓们的爱戴。
在他担任广西镇安知府的时候,朝廷的地方官员征粮,把以前小的筐子给取消了,私自采用大的筐子,赵翼查到这种情况之后,当即下令换回原来的那种小筐子。不仅如此,还把那些擅自更换筐子的官吏们严加的惩罚,在这里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当地的百姓们对赵翼特别的感激。
后来赵翼在对海盗的战斗当中,俘虏了一百多个海盗,按照朝廷的律法,这些人都要被处死,但是赵翼只是把头目给杀了,其余人皆被放走,后来的赵翼因为这件事情遭到了弹劾,一年后以赡养父母为由辞职回家,乾隆批准。
赵翼的一生不仅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他更大的成就在于文学上面,其后来所著的《廿二史札记》成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赵翼的一生中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高中状元。
在他小的时候,赵翼非常的聪明,周围的邻居大妈们都认为赵翼将来一定能够考中状元,赵翼的父亲是一位私塾老师,在赵翼十五岁的时候,赵翼的父亲在一个大户人家教书的时候病逝,这位大户人家可怜赵翼,就让赵翼继承他父亲的职业,去他们家当老师教书。年仅十五岁的赵翼去教书,不管他教的是深奥的还是简单的东西,都说明了赵翼的不一般。
四年之后赵翼考中秀才,又过了四年,赵翼已经二十三岁,大户人家的孩子也都长大了,所以就把赵翼被解雇了,没有事情做的赵翼只能够去投奔在京城中的亲戚,在京城,赵翼碰到了他的贵人,当时任刑部尚书的刘统勋。刘统勋还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刘统勋很是欣赏赵翼的文才,就把他给达到了家中,让赵翼编修《国朝宫史》。
第二年的赵翼考中了举人,接着考中了明通榜,明通榜是为了补缺朝廷的官职而进行的考试。赵翼深受当时的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在结束《国朝宫史》的撰写工作之后,赵翼来到了汪由敦的家中,汪由敦对于文学很有研究,对于赵翼的才华也很欣赏,在汪由敦的家中博览群书。
虽然在会试中落榜,但还是以他的文才考取了内阁中书和礼部教习等职位。在三十岁的时候,进入到军机处当参谋,在这里的赵翼受到了军机大臣的倚重,并且在对外征讨准噶尔的时候,赵翼为军机处书写了大量的文件,在军机处的生涯不仅没有给赵翼增加一些有利的地方,还使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乾隆二十六年,由于对外战争的胜利,加上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所以乾隆皇帝特地举行了一次会试,为天下的有才之人额外提供一次考试的机会,赵翼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很想完成自己的心愿,高中状元,毕竟在古代的时候,状元的名头还是非常的珍贵的,进士有很多,但是每一次只有一个状元,所以状元也是很多文人追求的一种目标。
赵翼感觉自己这几年书法和功底都大有长进,于是想试试这次能不能成功,赵翼的同僚们也都知道赵翼去参加了考试,那些阅卷的人也都仔仔细细的筛选哪个是赵翼的,因为试卷是密封的,所以找来找去也没有发现赵翼的试卷,后来阅卷的人集体推荐一篇文章当做这次的状元,众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了这个试卷不是军机处赵翼的,于是拿到乾隆皇帝那里过目,当着乾隆的面,试卷的名字被打开,一看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两个字赵翼。
由于乾隆皇帝明确的规定军机处出身的人不能中状元,所以乾隆看到赵翼的名字也是非常的无奈,又好气又好笑,那些阅卷的人也不会想到赵翼换了一种字体和文风参加考试,乾隆皇帝想到陕西等地有很久没有出现过状元了,就让赵翼和排在第三名的陕西考生调换了一下位置。
结果就是赵翼陕西的考生莫名其妙的高中状元,赵翼没有中,得了个探花,此后的赵翼也经常说他这次的经历,但是在那个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天下,赵翼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后来的他不仅仅创作了史书,还写了很多的诗词用来表达自己遭到的不公。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