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
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仁寿宫是隋朝的名称,九成宫是唐朝的名称。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的建筑群。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地方。
建造时间: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
地址:岐州之北,历史上有南岐州,北岐州,此地为北岐州,现今陕西宝鸡市麟游县。仁寿宫坐落在杜水北岸,北依碧城山,南对石白山,东有童山,西邻凤凰山。
建造总监:杨素
建造专家:检校将作大匠宇文恺
规划:宇文恺
设计:宇文恺
土木监:封德彝—主要管理施工事务。
结束时间:595年三月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为何短短两年一个多月时间就建造完了呢?这跟朝堂权利争斗有关系。
隋朝建国后,有两个人物被捧,一个是高颎,当时人称“文武双全第一”,另一个是杨素“文武双全第二”;这两人互有争斗,也有合作,虽然杨素是高炯推荐的,但是杨素为了权利,又背刺高颎!关系很复杂。
仁寿宫建造的任务,高颎推荐了杨素,一开始杨素没有回过味来,不久就明白了,一合计工期得五年左右,要知道身处权利游戏的顶端,离开朝堂很久,皇帝杨坚还记得杨素吗,朝堂那可是瞬息万变的!
杨素一急之下,下令召集了十万多民夫,实行军事管理,违令者斩。
仁寿宫可是建在一个山谷中的,要填平才行,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杨素打算两年完成,您想想这可是在古代啊,没有现代设备,民夫死者数以万计。死者都被埋在了地基下!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记载:“夷山湮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595年仁寿宫修成,杨坚让高颎先来看看建设的怎么样,说了句“宏伟壮观、累累白骨数万”,事后调查,把杨坚气坏了,前不久才去泰山祈愿天下太平,还大赦天下呢,文帝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为了赶工期,这不是毁杨坚自己吗!杨素害怕找了独孤皇后说情,杨坚怒火才逐渐消失。
唐之九成宫,隋朝亡了以后,仁寿宫很长一段时间被废置了,直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登基,在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以避暑养病为由,下令在仁寿宫得基础上加以修缮,而且又增加了禁苑、武库、官署,改名为九成宫。
那么隋唐两朝的几位皇帝都在这里遇到了什么事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危险?
第一位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先后总共六次来仁寿宫,最后一次不听人劝,曾经有一位术士告诉杨坚不要去,没有听,去了再也没回,杨广发动“仁寿宫变”!这事儿争议很大,不再多说。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先后5次到九成宫,639年,李世民驾临九成宫,一天深夜,突然有四十名刺客突破禁卫的防线,杀到了李世民的寝宫,幸亏有一位郎将孙武开身手高,紧急指挥展开了防御,在有效的抵御下,刺客留下了多具尸体后,仓皇逃了,事后调查,原来是投降的突厥人,而且还是随驾军中的一位叫阿史那结社率的策划实施的,他们怨恨李世民,也希望回到草原,继续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三位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即位后,前后共8次到九成宫,曾经改名万年宫,不过后来又改回来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永徽五年闰五月)丁丑,夜,大雨,山水涨溢,冲玄武门,宿卫士皆散走。右领军郎将薛仁贵曰:“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门桄大呼以警宫内。上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水漂溺卫士及麟游居人,死者三千馀人。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幸亏有薛仁贵,李治这位皇帝差点没死了。
654年夏天,薛仁贵随驾保护李治到万年宫(仁寿宫、九成宫),五月初三的深夜,突降大雨,导致山洪暴发,一下子山洪就到了玄武门。
嗯嗯?怎么是玄武门?不用奇怪,李治这位天子很有性格,把万年宫得北门改名为玄武门了。
守门的将士,看到山洪亡魂皆冒,纷纷逃离,薛仁贵正在宿卫,看到情况危急,非常愤怒,愤怒也没办法,在天灾面前很少有人能做冷静的,薛仁贵除外啊,他大喊大叫,“哪里有皇帝危急的情况,宿卫人员立即就逃跑的”,然后薛仁贵冒着生命危险,蹬门框示警李治,李治醒了后,窜到高处,躲过一劫!
自武则天迁都洛阳后,九成宫(仁寿宫)被闲置,在836年毁于山洪之下,宫殿被毁,唐灭后,成为一片废墟,再也看不到仁寿宫—九成宫的宏伟壮观的宫殿群了。
仁寿宫对的起“仁”这个字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代多少建筑被毁,可惜吗?天知道!
仅供参考